创力杨玉锋:颠覆性长时储能电池新体系 开启万年级能源储存新纪元

首页    首页头条要闻    创力杨玉锋:颠覆性长时储能电池新体系 开启万年级能源储存新纪元

10月10-12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的IBIE2025电池博览会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在深圳召开。河南创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玉锋,在主论坛分享《风光储+氢氨醇,实现能源转型的颠覆性长时储能电池技术》的演讲报告。

杨玉锋演讲中表示,“风光储 + 氢氨醇” 耦合,可实现绿电和绿色化石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真正意义上实现能源的绿色转型。而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颠覆性长时储能技术的出现。

 

他说,当前储能与氢能发展,都面临亟待解决的难点、堵点,电化学储能虽有万亿级市场潜力,且AI 发展也必将推动规模达十万亿级的储能需求,但安全性、经济性瓶颈突出,甚至无解。

 

日前,云南省能源局相关公开回复,也反映出行业对储能安全的担忧;氢能产业中,制氢环节,煤制氢(蓝氢)污染严重,而蓝氢除杂难,碱性电解槽等电解水制氢,遇材料与工程化瓶颈;而推动氢能和储能发展的关键,是必须破解“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的 “能源不可三角” 魔咒。

 

针对当前储能与氢能产业发展中的突出堵点,他通过17年的持续专注与坚持,带领创力新能源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水系铁镍电池应运而生,新型水系铁镍电池中的“储能+制氢一体化”双功能电解电池新体系,就可以将电能与氢能(氢-氨-醇)深度耦合,以推动煤电、石油等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全面转化,有望一站式破解行业难题并重塑水系电池的市场格局。

 

该电池不仅对铅酸、镉镍等传统重污染电池实现了在环保性能与使用寿命方面的颠覆性升级,更兼容并突破了碱性电解槽制氢的技术瓶颈,有望成为与锂电池、钠电池形成差异化补充的错位竞争发展路径,在化石能源替代与特定应用场景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

 

杨玉锋介绍到,水系铁镍电池技术可溯源至120年前(1902年左右)爱迪生发明的铁镍池;但是,因传统铁镍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及结构等缺陷,在后续其它电池技术的迭代中逐渐衰落,国内早期铁镍电池生产厂家也纷纷退出。而创力新能源历经17年持续攻关,完成了不下8次的颠覆性技术迭代,终于成功攻克了传统铁镍电池吸氢胀气、负极钝化、低温放电困难及充电效率低下等关键痛点,构建了一个从核心原材料制备、工艺优化、结构创新、关键零部件、一直到生产装备的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的电池工业新体系。集成多项颠覆性创新技术,包括“稀土掺杂+纳米渗锡”电极改性工艺、包覆型电极结构设计、特殊绝缘性隔膜等,创新性打造出了一种既可以储能、又能电解水制氢的一体化电解电池工业体系。

 

此外,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铁镍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电解水吸氢的特性,实现电能储存与绿氢制备的协同进行,在常温常压工况下即可高效制备绿氢,两者相加,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接近100%,有望成为行业内储能与氢能协同发展的颠覆性技术新方案。

 

在性能层面,该电池也实现了全方位跃升:充电效率目前已提升至接近95%,第9代产品的循环寿命可达15000次(远超国标1C标准的550次),低温适应性显著增强,-25℃极端环境下放电容量仍能保持在80%以上,同时还实现了快充与大电流放电能力的突破,成本相比传统铁镍电池反而降低50%左右。

 

杨玉锋透露,经权威机构“极限安全破坏”检测,该电池在穿刺、火烧、海水浸泡等极端条件下均能保持稳定,可以做到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永无起火爆炸之虞,充分展现了水系电池的本质安全特性。与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典型代表相比,其在电性能的稳定性、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回收的环保性等方面均具备明显优势,且体积更为紧凑,可采用货架(站房)式堆叠存放设计,堆叠8-10层也无需额外增加消防通道与成本,可大幅节省占地面积,无需预留专用消防通道,并可以实现365天无人化运行,大大降低系统建设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成果已获得行业与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今年2月成功列入工信部等8部委联合发布的“新体系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前瞻布局开发”目录,标志着其技术路线已被进入国家能源转型重点发展的视野。创力新能源还牵头主编了行业首部储能用水系铁镍电池标准,制定船舶用、牵引用等5项水系铁镍电池的核心企业技术标准,并深度参与了2项国家级标准的制定工作,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公司与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焜院士团队等形成了紧密合作关系,2023年央视《对话》栏目中,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院士曾对该电池技术给予厚望,认为其为储能行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与此同时,公司已构建起丰富的产品矩阵,包括国内外首款宣称“终身不换电池”的、以水系铁镍电池为动力的电动叉车(与安徽合力叉车集团合作,零部件由合力代工,创力负责总装生产,生产基地位于安徽安庆,剑指高端叉车的国产化替代)、不同容量规格的储能用水系铁镍电池、适用于轨道交通及特种领域的富液态免维护大容量氢镍电池(其中大圆柱型电池的单体容量可突破600安时)。

 

应用场景广泛覆盖电动船舶(尤其适配大吨位货轮、渔船及近海内河航运,电池可兼作压舱石)、两轮车、低速四轮车、轨道交通、电动重卡、驻车空调电池等,电池使用寿命可达15-30年,在高温、高寒、高湿、防爆等恶劣工况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运行性能。

 

公司“储能+制氢一体化”水系铁镍电解电池,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装备,是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电、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重要突破口,尤其在长时储能领域优势显著:传统的储能电池,无法满足跨月、跨年长周期需求且经济性受限,该技术通过“风光储+氢氨醇”耦合模式,优先储存风光电能,富余电能制备绿氢并转化为绿醇、绿氨,实现可跨月跨年级的能源储存,为全球能源的绿色转型,提供安全、高效、经济的可行路径

2025年10月24日 16:30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