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伤!全台湾首座超级电池工厂发生爆炸,镍三元成致命隐患

首页    首页头条要闻    16伤!全台湾首座超级电池工厂发生爆炸,镍三元成致命隐患

7月14日凌晨5时,高雄小港区居民被一声巨响惊醒。

 

目击者看到三元能源科技厂区窜出冲天火光,“整栋厂房像被点燃的火药桶,金属扭曲声伴随着刺鼻气味”。三元能源科技——这座投资近200亿新台币、台湾首家超级电池工厂——瞬间被烈焰吞噬。

 

截至上午9时,16名伤员被送往医院(12名员工、4名消防员),而氟化氢和戴奥辛等致命毒物已随着浓烟扩散至市区。高雄环保局紧急发布空污警报,下风口居民出现喉咙刺痛、眼睛红肿症状,当局要求市民紧闭门窗减少外出。这场号称“台湾储能产业里程碑”的超级工厂,正演变为全岛的生态灾难。

 

1、台湾标杆爆燃

三元能源科技高雄厂绝非普通工厂。

 

作为台泥集团转型能源科技的核心项目,该厂2021年建成时即创下台湾锂电池产业的三个“最”:技术规格最高(镍三元体系)、产能规模最大(1.8GW/年)、自动化程度最优(比照半导体无尘车间标准)。其年产电池可满足2.4万辆电动汽车的长程需求,是台湾进军全球储能市场的战略支点。

 

14日凌晨5时04分,工厂内部突然传出连续爆炸声。

 

高雄消防局接报后派出46辆救援车、91名消防员,却遭遇了难以突破的火场——高温使建筑钢结构变形坍塌,释放的剧毒气体让戴着呼吸器的消防员都难以靠近。现场指挥官被迫启用消防机器人深入火场灌救,这种通常用于核生化危机处置的装备,竟在锂电池工厂找到了用武之地。

 

据悉,工厂爆炸位置紧邻高雄小港机场,直线距离不足3公里。机场塔台一度暂停部分跑道作业,最终确认未对航班起降造成影响。

 

2、镍三元的致命隐患

当消防水柱触碰到燃烧的电池时,新的爆炸发生了。

 

三元能源科技选择的镍三元电池路线,此刻暴露出其致命弱点:这类电池采用镍钴锰(NCM)或镍钴铝(NCA)作为正极材料,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电池高出30%以上,却像一座“装满火药的精密仪器”。

 

镍三元电池的热失控临界点比磷酸铁锂电池低约60℃。当电芯内部温度达到150℃时,正极材料会分解释放氧气,电解液遇氧即燃,形成无法扑救的“热失控链式反应”。更致命的是,燃烧过程中电解液分解产生氟化氢气体,遇水则形成氢氟酸——这种能腐蚀玻璃的强酸一旦接触人体皮肤,可造成深度组织坏死。

 

现场飘散的戴奥辛更是有毒气体,这种由含氯塑料与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物质,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在人体内半衰期长达7年以上。工厂周边10公里区域,正在经历一场化学灾难。

 

高雄环保局的监测数据揭示灾难规模,下风口三个监测站均检出氟化氢浓度超标17倍以上,戴奥辛浓度达到环境标准的22倍。距离工厂5公里外的便利店店员描述:“才开门半小时,喉咙就像被砂纸磨过,顾客不断咳嗽揉眼睛。”

 

据当地消息,环保部门携带中和药剂赶赴现场,试图控制污染扩散。但专家指出,戴奥辛一旦沉降在土壤和农作物中,将通过食物链长期富集。

 

三元能源科技引以为傲的EnergyArk安全水泥储能柜方案,此刻成为巨大讽刺。该技术本用于构建“虚拟电厂”提升绿电使用效率,却未能阻止其主体工厂成为全台最大的毒气释放源。

 

3、产业警钟

三元能源科技的爆燃绝非偶然事故。

 

2018至2024年间,全球锂电池工厂火灾中83%涉及镍三元体系,包括韩国SKI、LG新能源等巨头的工厂。2023年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火灾后,其储能业务线已悄然转向磷酸铁锂技术。

 

行业正在用脚投票,宁德时代2024年新建储能电池产线全部采用磷酸铁锂;国内还有不少大厂也放弃了三元路线;而国外龙头特斯拉的Megapack储能产品已切换至LFP体系。能量密度竞赛正让位于安全优先的产业逻辑。

 

三元能源科技作为台湾储能产业的标杆,投入200亿新台币追求“超级工厂”光环时,可能低估了镍三元的危险系数。现场扭曲的厂房骨架和蔓延的毒烟警示着,当产线规模扩大千倍,风险也呈指数级增长。

 

当火焰吞噬厂房时,吞噬的不仅是价值200亿新台币的超级工厂,更是对“能量密度至上”路线的质疑。在韩国、中国、日本主流电池厂纷纷转向磷酸铁锂技术时,这场发生在台湾产业转型关键节点的事故,注定成为全球三元电池路线最后的挽歌。

 

火焰中的高雄工厂,成为产业转型最惨痛的注脚。三元能源科技厂区残骸仍在冒烟,消防员持续向废墟喷水降温,每一次水流触碰到高温金属都激起新的毒雾。

来源丨维科储能网

2025年7月14日 12:26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