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暴增!磷酸铁锂开始涨价了
据央视财经报道,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较"十三五"末激增超30倍,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国内储能需求持续高涨,企业订单排至明年,部分企业产能拉满。
同时,在锂价触底企稳,汽车制造商和电池生产商积极布局,以及全球储能需求的爆发背景下,作为电池“性价比担当”的磷酸铁锂价格正悄然回暖,自10月以来上涨约10%。
不少头部企业的磷酸铁锂订单排到了明年上半年,生产线持续以满负荷状态运行。同时,高压实磷酸铁锂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中游的材料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能结构重塑。
呈现供需两旺局面
磷酸铁锂价格在锂电材料新一轮的涨价潮中率先“回暖”。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自10月初以来,多数锂电材料报价显著走高。截至11月13日,磷酸铁锂均价约3.69万元/吨,较10月初累计上涨0.33万元/吨,涨幅约10%。
11月14日,百川盈孚数据显示,磷酸铁锂动力型市场均价上涨200元至38600元/吨;储能型市场均价上涨200元至36600元/吨;回收型铁锂均价持稳在24800元/吨。
据了解,近期,高压实产品供应趋紧,需求旺盛。企业与电芯厂商正就加工费进行协商,部分高压实订单加工费已上调1000元/吨左右。
东吴证券预计,在动力与储能电池排产、销量高增的带动下,锂电整体需求在2025年有望同比增长约40%,2026年有望继续保持25%以上增速,行业供需格局明显好转。
受此影响,磷酸铁锂正极龙头企业已启动新一轮议价,对部分客户上调报价每吨约1000元至2000元,价格底部拐点逐步显现。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欧洲动力电池市场与全球储能需求持续释放、材料端供给维持紧平衡,磷酸铁锂价格被普遍认为有望在当前温和上涨的基础上,进入中期“稳中有升”的上行通道。
电动汽车市场表现强劲,也带动电池需求高企。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10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达84.1GWh,同比增长42.1%。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67.5GWh,同比增长43.7%,市占率升至80.3%。
产线持续满负荷生产
市场研究机构恒州博智报告显示,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国轩高科、常州锂源等构成全球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约七成,亚太地区占比接近九成,头部企业优势突出。
湖南裕能近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基于公司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抬升带来的压力,公司已积极与客户开展商务谈判,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安达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订单充足、产线满负荷生产。公司磷酸铁锂订单同样已排到明年上半年,可用产线持续满负荷生产。
丰元股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的磷酸铁锂产能共计22.5万吨,总体产能规划达30万吨,剩余7.5万吨产能处于在建阶段。今年四季度以来,受益于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产品的有效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丰元股份表示,将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并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结合下游客户需求反馈、原材料价格波动趋势等多方面因素,与客户开展积极的商务谈判,保障供需双方的长期共赢。
高压实技术重塑磷酸铁锂产能结构
随着高压实磷酸铁锂迭代升级,正推动行业从“拼总量”向“拼结构”转变。
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磷酸铁锂具有技术壁垒,三代以上高压实产品技术掌握在头部厂商手中。因此,龙头企业在高压实技术与产品迭代节奏上的差异,或将成为新一轮竞争格局演变的关键变量。
不少公司持续推动产品的创新与迭代。高压实磷酸铁锂龙头企业湖南裕能表示,公司CN-5系列、YN-9系列和更高端系列等新产品较好地契合了储能电池向大电芯演进的市场趋势、动力电池提升快充性能等应用需求,今年以来出货占比快速提高。
德方纳米表示,公司不断提升磷酸铁锂的压实密度、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持续推动磷酸锰铁锂、补锂增强剂等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出货量不断提升,新一代超高压实密度产品验证进展顺利,满足动力领域高容量、快充及储能领域超长循环寿命需求。
安达科技表示,公司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迭代产品采用二烧工艺,在压实密度和电性能方面实现突破,相关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部分批量出货,主要交付市场主流高能量密度电芯,同时正在推进包括B10B型在内的第五代高压实产品开发。
丰元股份也提到,公司针对客户对产品差异化需求研发的高压实密度产品目前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公司始终密切跟踪行业技术趋势与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对新产品进行开拓与研发。
储能需求持续高涨
中国储能企业加速出海
业内人士表示,储能需求快速提升,与“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渗透率提高密切相关。过去储能多依赖政策引导或科研示范项目,市场化程度有限。今年2月,国家发布136号文后,取消强制配储,市场需求加速释放。
浙江某电源动力企业临安生产中心总经理谭建国告诉记者,自2022年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实施以来,国内储能产业加速发展。今年以来订单增长更加明显,出货量同比超过80%,其中应用于电源侧、电网侧的大型储能系统成为主要增长点。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达到163吉瓦时,同比增长246%。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中国储能企业正迎来海外市场的集中爆发。
在浙江杭州临安的生产基地,一批储能系统柜正装载待发,目的地是印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印度市场需求增速高达十倍。印度客户也表示,当地储能正处于快速放量阶段。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印度,今年以来东欧等新兴市场的储能需求也至少增长了三倍。由于这些地区刚刚进入储能建设的快速起步期,增长速度尤为突出。
浙江某电源动力企业国际营销中心副总裁戴毅表示,新兴市场新能源发展非常快,需要储能去做调节。再加上,全球的储能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具有性价比的阶段,所以现在的一些绿电项目,比如光伏、风电,配储能是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性的。
专家表示,本轮储能加速“出海”的核心动力在于全球能源转型提速。一方面,新兴市场在政策推动下加快储能布局;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因素导致部分国家电力供应不稳定或能源获取成本偏高,储能需求因此快速上升。在北京的一家储能系统生产企业,负责人透露,今年以来,欧洲和北美部分市场需求增长了3至5倍。
在大型储能需求持续攀升的同时,更细分的小储能市场也迎来快速增长。江苏苏州一家电池企业的储能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主攻移动储能和户用储能产品,产品主要出口至欧美和亚非拉国家。
随着海外客户对服务能力和全生命周期保障的关注度提高,中国储能企业的“出海逻辑”也正迈向“2.0时代”。
“我们以前出海是1.0模式,通过成本优势卖产品,现在越来越多客户要求我们给他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售后跟运维服务。”戴毅说。
来源丨上海证券报
-
储能暴增!磷酸铁锂开始涨价了
据央视财经报道,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较"十三五"末激增超30倍,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国内储能需求持续高涨,企业订单排至明年,部分企业产能拉满。
넶0 2025-11-17 -
丰日钠电芯成功通过电钻钻孔与高速切割极端安全测试
近日,丰日圆柱钠电芯成功通过电钻穿刺与高速切割双重极端安全测试,全程零起火、零爆炸、电压稳定,以实打实的测试数据,印证了丰日钠电技术的安全实力。
넶0 2025-11-17 -
估值3000万美元!美国“失火”储能电站启动最大锂电池拆解回收工程!
11月6日,美国环保局公示显示,美国电池技术公司(简称ABAT)开始对曾发生火灾事件的美国Moss Landing储能电池系统进行拆解。
넶2 2025-11-17 -
近 400 亿大单!天赐材料绑定国轩、中创新航
进入11月,作为电解液的原材料六氟磷酸锂涨价的势头未减,现货价格在10月31日突破11万元/吨后,不到一周已迫近12万元/吨。11月6日,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开启了“抢”电解液模式,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同一天签订了两单电解液供货协议。
넶5 2025-11-17 -
固态电池国标将至,终结“名词混战”
在碳中和的宏大叙事下,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技术演进始终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其中,被誉为下一代电池技术代表的“固态电池”,更是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넶6 2025-11-17 -
浙江省最大数据中心用户侧储能项目并网投运!
11月15日,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行,网银互联下沙数据中心8MW/14.88MWh用户侧储能项目正式通过验收进入正式使用阶段!该项目作为浙江省首座数据中心用途也是最大的数据中心的用户侧储能项目,标志着网银互联在数据中心精细化运营以及践行社会责任感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数据中心行业绿色转型的新标杆。
넶5 2025-11-17 -
四川港航集团首个电网侧储能项目成功并网
近日,港航公司旗下港青综储公司绵阳港青综储游仙区200MW/4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一期(100MW/200MWh)工程(调度名:港青储能电站)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넶3 2025-11-17 -
海博思创、山西华控、江苏恒迈晟,签约长子县1.8GWh储能项目
日前,长子县人民政府先后与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华控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江苏恒迈晟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约总投资达19.5亿元的三大储能项目。
넶4 2025-11-17 -
国家电投山西公司与国润储能签订河津市绿电园区合作开发协议
11月13日,国家电投集团山西公司与河津市政府、国润储能在河津市签署了河津市绿电园区合作开发协议。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孟维君,河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京义,国家电投山西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刚,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段长增,国润储能总经理赵永兴共同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
넶2 2025-11-17 -
强强联手!天启鸿源与壳牌合作推出新一代全浸没集成技术储能系统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2025年11月13日,新能源行业迎来一项重要技术突破——天启鸿源与全球能源巨头壳牌联合宣布,双方共同推进的新一代全浸没集成技术储能系统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系统单箱容量达到5兆瓦时,标志着大容量浸没式储能技术迈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넶7 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