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规总院徐东杰:新型储能发展分析与展望
10月10-12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的IBIE2025电池博览会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动能无界 芯赋未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能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徐东杰,在长时储能专场发表题为《新型储能发展分析与展望》的主题演讲。
徐东杰表示,当前国家能源电力系统已呈现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低碳转型加速、科技创新活跃、数智赋能加深的四大格局,其中新能源发展目标宏大,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较快。
从电力数据来看,去年全社会用电量达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8%,增速高于经济增长;用电结构中,新能源制造、数据中心、5G通信及极端天气下的居民生活用电成为主要新增领域。
装机规模方面,当前全国总装机量达33.5亿千瓦,新能源装机14亿千瓦,且近年连续实现1亿、2亿、3亿千瓦的突破;为配合新能源消纳,煤电 “三改联动” 成效显著,灵活性改造规模接近4亿千瓦,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型储能装机增长迅猛,目前已超过1亿千瓦。与此同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铺开,涵盖友好电站、先进输电通道、微电网、电动车等多个领域。
此前发布的相关白皮书显示,新型储能呈现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技术路线百花齐放、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高的态势,为能源电力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层面,近期出台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为1.8亿千瓦,能源法的颁布实施也为行业奠定法律基础,政策 “四梁八柱” 持续夯实。
数据方面,新型储能装机目前已突破1亿千瓦,其中内蒙古、新疆两省区装机均超千万千瓦;利用效率上,2024年新型储能平均利用小时数为900多小时,较2023年提升300多小时,今年上半年又增加100小时,新型储能在迎峰度夏期间作用突出。
场景与技术领域,新型储能主要分布在电源侧和电网侧,用户侧峰谷差套利规模较小,其中电源侧以新能源配储为主,136号文明确新能源不再强制配储后,行业下半年出现较大变化;技术路线上,当前96%的新型储能采用锂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等技术占比虽低但发展迅速,应城、肥城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0万千瓦级液流电池项目已投入应用。产业与标准建设方面,2024年新型储能总产量 11.7 亿千瓦时,产值1.2万亿元,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产量2.6亿千瓦时;同时《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框架下,国标、行标、团标逐年出台,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新型能源体系转型正呈现五大新特征,分别是转化方式多元融通、平衡方式供需双向协同、运行方式高效智能灵活、产业体系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公平规范,而储能规模化发展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标志,长时储能(如压缩空气、液流、高效热储、氢储)与中短时、高频储能共同构成储能体系。
徐东杰指出,储能发展存在 “变” 与 “不变”:不变的是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带来的调节需求、储能的战略地位、成本下降的追求及安全底线;变化的是在中短期锂电池主导地位下,发展模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政策导向从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时技术迭代加速,如锂电池大电芯、固态电池技术不断突破,区域发展也更趋平衡。
在长时储能定义与作用上,我国将4小时以上列为长时储能,英国要求不低于8小时,美国则按调节跨度分类;长时储能可实现日内、跨日、跨周、跨月、跨季调节,能应对极端天气、保障电网稳定、缓解电网阻塞,还可体现容量、能源、绿色多重价值。随着能源体系转型,长时储能需求不断提升,目前多种技术并行发展,如锂电池已能实现4小时以上储能,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投运,液流电池容量规模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成本方面,短时储能中锂电池更具优势,当时长超4小时或6-8 小时后,压缩空气等技术的经济性逐渐凸显。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徐东杰表示,需重点厘清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确定各阶段发展需求与布局,并衔接地方发展规划;同时要协调新型储能与抽水蓄能(尤其长时储能与抽水蓄能)的竞争关系,统筹储电、储热、绿色氢氨醇等储能方式,实现优化组合。
市场机制方面,将通过电力市场、租赁模式及未来可能出台的容量电价政策,把储能作为调节性资源进行规范,今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运行后,也将对储能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产业层面,需推动上中下游联动以提升竞争力,同时应对产业竞争 “内卷” 问题,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布局、“走出去” 发展。
-
浙江移动黄建丰:首创通信网络虚拟电厂平台,通信与电网实现用能互动协同技术
10月10-12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的IBIE2025电池博览会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在深圳召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能源运营总监黄建丰 ,在会上发布浙江移动研发首创的通信网络虚拟电厂技术与平台,提出了通信网络场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解决方案,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넶0 2025-10-20 -
中科院电工所霍群海:混合储能技术在用户侧中的应用
10月10-12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的IBIE2025电池博览会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在深圳召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主任霍群海,发表《混合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应用研究》的演讲报告,主要针对用户侧的具体应用作详细分析。
넶0 2025-10-20 -
国网湖南防灾减灾中心邓捷: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防复燃抑爆灭火技术
10月10-12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的IBIE2025电池博览会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在深圳召开。国网湖南电力防灾减灾中心电网防火和安全电池室邓捷博士,介绍了《储能磷酸铁锂电池高效安全防复燃抑爆灭火技术》。
넶0 2025-10-20 -
远景发布“能源大模型”,张雷提出“物理人工智能”将重构能源系统
10月19日,在“人工智能与未来能源系统”为主题的远景闭门科技会上,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人工智能作为划时代生产力的革命性影响,并清晰定义了“物理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概念。他指出,AI不是“工具”而是“主体”,未来能源系统绝非设备的简单堆叠,而将进化成“智能体”生态系统。能源行业的竞争核心将从传统的“物质资产”转向未来的“人工智能资产”。
넶5 2025-10-20 -
估值达25.2亿元,赣锋锂业储能子公司“转让易主”
2025 年 10 月 17 日晚,赣锋锂业公告称,为满足深圳易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深圳易储”)资金需求、提升其实力并推进锂生态战略,当日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引入战略投资人万鑫绿色能源(宿迁)合伙企业(简称 “万鑫绿能”)。
넶3 2025-10-20 -
华电电科院杨皓杰: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与预警技术引关注
10月10-12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的IBIE2025电池博览会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动能无界 芯赋未来”。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杨皓杰 ,在储能安全专场发表题为《面向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评估与主动预警关键技术》的主题演讲。
넶3 2025-10-20 -
武汉理工王选朋:新型钾离子电池锰基正极材料的结构精准调控及产业化探索
10月10-12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的IBIE2025电池博览会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动能无界 芯赋未来”。
넶3 2025-10-20 -
电规总院徐东杰:新型储能发展分析与展望
10月10-12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的IBIE2025电池博览会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动能无界 芯赋未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能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徐东杰,在长时储能专场发表题为《新型储能发展分析与展望》的主题演讲。
넶1 2025-10-20 -
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最新招聘信息!
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在职员工1万余人,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锂供应商,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锂盐供应商,是中国锂行业首家 A+H 股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江西新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拥有多个全资子公司和七大生产基地。赣锋锂业专业从事各种锂产品深加工及锂电池制造,实施“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战略,已形成“锂资源提取、锂盐产品深加工、锂金属冶炼、锂电池制造及废旧锂电池回收”五大业务板块,产品涵盖金属锂、碳酸锂、氢氧化锂、丁基锂、锂离子电池等五大系列四十多种产品,是国内锂系列产品品种最齐全、产品加工链最长、工艺技术最全面的专业生产商。
넶15 2025-10-16 -
三一重卡联合创始人科桦——新能源商用车新一代电池研发已刻不容缓
10月10-12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的IBIE2025电池博览会同期会议2025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动能无界 芯赋未来”。 三一重卡联合创始人科桦 ,在“电动重卡及特种工程充换电”专场发表题为《新能源商用车的竞争突围与挑战》的主题演讲。
넶17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