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捷能源发布450Wh/kg全固态电池,高端消费、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市场率先破局
在全行业期待固态电池为电动汽车带来革命性背景下,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捷能源”)正以清晰的商业化节奏推进技术落地。近日,该公司正式宣布其第二代全固态电池研发取得重大进展。该电池采用硫化物电解质体系,能量密度达到450Wh/kg,并已完成多轮实验室验证。
精准战略
聚焦高端应用场景,加速商业化落地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融捷能源明确将高端消费电子、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领域作为产业化初期的核心切入方向。
高端消费电子领域如旗舰智能手机、AR/VR设备、高端穿戴产品等,对电池能量密度和体积有严苛需求,用户强烈期待续航突破;
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如无人机、空中交通设备、各类服务与人形机器人等,不仅极端关注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也对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与环境适应性提出更高指标。
高端消费电子、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市场对电池性能有极致要求,同时对价格敏感度低于电动汽车行业,更适合作技术验证和初期应用的土壤。这一战略基于产品特性与市场成熟度的精准匹配,在这些领域实现快速落地,有助于融捷能源积累大规模制造经验、优化供应链,并持续迭代产品,以更短路径推动固态电池实现真正商用,并为进入更广阔市场打下基础。
技术突破
系统级工程创新,实现多维度性能跃升
实现450Wh/kg的能量密度,尤其在非锂金属负极条件下,是一项涉及材料、界面、工艺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融捷能源坚持以系统级工程思维推动创新,不局限于单一材料的突破,而是通过对材料体系、电极结构、界面化学和制备工艺的全方位协同优化,实现整体性能的跨越。
高活性物质占比电极技术
传统固态电极中活性物质占比普遍约80%。融捷能源通过一种新型功能材料的应用,在电极内部形成一个高效的“离子-电子双导通网络”,大幅降低了对传统导电剂的依赖,显著降低非活性材料添加需求,成功将正极活性物质占比提升至90%以上。结合公司独有的厚电极制备工艺,在增加电极厚度的同时,保障结构稳定性和离子传输效率,实现能量密度大幅提升。
界面反应从"被动阻隔"转向"主动管控"
针对硫化物电池中正极与电解质间的界面副反应,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包覆技术,与传统仅起物理隔绝作用的惰性包覆层(如铌酸锂、钛酸锂等)不同,其新包覆层具有“活性氧捕获”功能,可抑制80%以上正极氧析出量,从源头上切断了正极与电解质发生副反应的途径,显著提升了电芯的热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而针对硅碳负极的体积变化及界面副反应,考虑到对硅碳颗粒进行过度包覆会损失其克容量,团队通过对硫化物电解质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原位形成超薄且致密的离子导层,实现界面兼容性与电化学稳定性同步增强。
多粘结剂协同系统提升电极综合性能
为同时满足电极机械强度与低阻抗要求,融捷能源开发了"双粘结剂复合系统"。其中一种粘结剂提供优良柔韧性和粘结力,有效缓冲硅碳负极体积变化;另一种粘结剂则专注于维持界面离子高效传输。两者协同使得使电芯的容量发挥率提升了15%以上,循环稳定性显著增强。
该电芯目前已通过针刺及200℃热箱测试,显示出优异的安全性能,为其切入低空经济及机器人市场提供关键支持。
产业化推进
工艺与生态协同,加速商业化进程
产业化方面,融捷能源聚焦关键工艺突破与产业链协同,以务实路径推进量产进程。
针对硫化物固态电池制造中需要的高压制备环节(通常需数十至数百兆帕压力以确保固-固界面的紧密接触),公司正研发新一代低压运行方案,力争将电芯工作压力降至2MPa以下。该成果将极大提升电池在消费电子、低空经济和机器人领域中的适配性,避免外置加压结构带来的额外重量与成本。
制造工艺方面,公司坚持远近结合策略:现阶段以固相法结合基材涂覆转印工艺保障研发与样品质量,未来将逐步转向成本更优、适于规模化生产的液相法与无基膜自支撑膜工艺。
依托融捷集团从锂矿采选、前驱体合成、正极材料生产、锂电池装备制造、电芯与系统研发生产,到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公司能够实现产业链深度协同,有效提升研发响应速度,强化供应链可控性与成本竞争力。
同时,公司已经推出半固体产品,通过在正极中掺混固态电解质、在隔膜上涂覆陶瓷层等创新工艺,实现了安全性能的代际提升,同时完美兼容现有液态锂电池产线,具备极高的成本效益。目前融捷能源半固态产品已批量交付给下游储能客户,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并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结语
以场景驱动技术,走通可持续商业化之路
按照规划,融捷能源450Wh/kg全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建成0.2GWh中试线,具备初步批量送样能力。其发展路径体现了清晰的产品思维:以可商业化的高端场景牵引技术研发,以系统创新代替追逐单点参数,以产业链协同加速迭代成熟。
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阶段,融捷能源正通过聚焦高端消费电子、低空经济和机器人等重点领域,走出一条稳健、可持续的产业化道路。
来源丨锂电前沿
-
海辰储能获批2025年度厦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
近期,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牵头的厦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小组公布2025年厦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名单,同意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넶1 2025-10-16 -
国网新源河南洛宁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2025年10月16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能源项目——国网新源河南洛宁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国网新源洛宁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넶0 2025-10-16 -
封顶!哈尔滨首个钠离子电池项目落成!
近日,哈尔滨市呼兰区经济开发区内,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深圳博钠新能源“年产2GWh钠离子电池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封顶。这标志着东北地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入实质阶段,也填补了哈尔滨市在该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空白。
넶0 2025-10-16 -
靖江特殊钢120MW/240MWh用户侧储能电站成功并网
日前,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靖江泰富新能源——靖江特殊钢120兆瓦/240兆瓦时用户侧储能电站日前成功并网,标志着江苏省内最大规模用户侧储能电站正式投运,将有效助力地区电力系统稳定和能源结构转型。
넶1 2025-10-16 -
广东首单!江门公用集团储能项目成功申报政策性金融工具,引领绿色能源新变革
近日,江门公用事业集团下属能源集团投资建设的江门市蓬江区镜山200MW/400MWh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正式提交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申请,并成功通过国家发改委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审批,获得5060万元项目资本金借款支持,该项目成为广东省首个成功申请此项重磅金融政策的储能项目,标志着江门公用集团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融合方面取得关键突破,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넶1 2025-10-16 -
回收期5年!远东储能成功交付江西煤矿首个储能标杆项目
近期,远东储能成功交付江西煤矿行业首个储能标杆项目;项目容量为10MW/20MWh,依托远东提供的全套储能系统和及时极致的运维服务,助力煤炭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同时推动传统能源企业加速构建低碳、安全、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体系,为煤矿行业绿色转型开辟新路径。
넶0 2025-10-16 -
标杆案例 | 交付+运营!海博思创助力甘肃首个GWh级独立储能电站落地酒泉
在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之上,一座占地近百亩的 “钢铁方阵” 正蓄势待发 —— 这便是甘肃酒泉250MW/1000MWh 独立储能电站。它将有效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优化电源侧能源结构,同时提升当地电网调峰能力,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筑牢保障。这不仅是甘肃省当前已并网投运的单体容量最大的储能电站,更凝聚着海博思创从产品技术研发到电站运营交易的全链条匠心。
넶1 2025-10-16 -
国投电力领导层调整
国投电力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0月15日召开公司第十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部分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经公司总经理提名,董事会审议,同意聘任周长信先生为公司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同意聘任高鹏先生为公司副总经理。上述公司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副总经理职务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换届之日止。
넶1 2025-10-16 -
-
大众日报:全国首个新能源机制电价落地,信号几何?
10月14日,2025年山东省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结果出炉:经公开竞价和结果公示,2025年山东风电项目机制电量为59.67亿千瓦时,机制电价为每千瓦时0.319元;光伏项目机制电量为12.48亿千瓦时,机制电价为0.225元。
넶15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