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上半年出口额创新高—— 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持续赋能

首页    锂电池    锂电池上半年出口额创新高—— 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持续赋能

海关总署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总额达341.02亿美元(约合24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4%,创历史同期新高,扭转了2024年出口下降的格局。

 

  业内人士认为,全球化布局是我国锂电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凭借技术优势突破贸易壁垒,在全球市场中持续扩大份额、增强竞争力,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持续赋能。

 

  新兴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凭借先进的技术与完备的产业链,我国锂电产业发展优势显著,全球竞争力强劲。目前,我国已向全球供应70%的电池材料和超60%的动力电池,在全球锂电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

 

  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数量为21.56亿个,同比增长17.6%。按照出口来源地划分,上半年国内锂电池出口额排名前六的省市分别为福建、广东、江苏、上海、安徽和浙江,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八成以上。其中,福建省仍是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产品的最大来源地,出口金额达88.5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占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总额的26%。

 

  出口国方面,德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我国锂离子电池第一大出口国,1—6月出口金额为6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占我国锂离子出口总额的19.1%。美国降为第二大出口市场,1—6月出口总金额为59.98亿美元,同比增加18.6%,占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总额的17.6%。第三到五位分别为越南、荷兰和韩国。

 

  业内专家指出,对美国出口的下降与近年来一系列关税及政策调整有关。7月初,美国通过又一项“大而美”法案,提前终止此前《通胀削减法案》(IRA)中的部分关键清洁能源补贴,并大幅收紧对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的限制,增加了中国锂电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难度。分析机构Mysteel指出,针对中资企业,美国不仅限制直接投资,还通过限制技术授权、关键材料供应等间接路径排除中企。

 

  不过,美国清洁能源协会(CEA)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受新增关税及政策调整影响,美国储能制造业正经历“寒潮”冲击。该报告指出,美国针对储能电池及组件实施多项新关税,直接导致3家美国企业合计约21GWh的电池储能产能在今年被取消;另有5家企业推迟总计超19GWh计划产能落地。该报告特别强调,美国对中国电池材料的高度依赖(占比超60%)是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锂电池出口额前15大目标地区中,仅对韩国和日本的出口额出现了同比下滑,其余均有所提升。其中,对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匈牙利、智利等国的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均达到三位数。这反映出中国锂电池在新兴市场的拓展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对锂电池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锂电池凭借性价比和技术优势,在这些市场中迅速打开局面。

 

   出口长期增长态势强劲

  尽管当前全球贸易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国际市场对储能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在上半年我国锂电池出口中,储能电池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出口量达127.3 GWh,同比增长56.8%。出口量显著增长主要受到储能电池等其他电池拉动,其他电池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长174.6%,达45.6GWh,占总出口量的35.9%。

 

  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瑞浦兰钧在内的多家中国锂电池企业宣布获得海外大单。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1—6月中国企业新获199个海外储能订单/合作,总规模超160GWh,同比增长220.28%。从区域分布来看,中东地区订单达37.55GWh,占比为23.44%;澳大利亚订单为32.31GWh,占比达20.17%;欧洲订单为22.81GWh,占比为14.24%。

 

  万联证券的研报指出,海外方面,美国加征关税边际回落,出口渠道逐步修复,同时,欧洲库存去化完成,户储和大储能同步回暖,中东地区大储能项目完成招标,逐步进入落地阶段,对全球储能装机形成多点支撑,有望带动我国电芯需求提升。

 

  对于未来走势,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预计,到2030年,中国储能电池出口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总出口量有望达到560GWh。从直接出口来看,电芯客户以欧美为主,占比超80%。从间接出口来看,亚、非、拉、东欧等新兴市场需求增长明显。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3—2024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海订单超302GWh。

 

  加强技术创新保持优势

  虽然我国锂电池产业优势显著,不过业内人士提醒,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诸多挑战,中国锂电企业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短期内中国锂电产业对美出口受阻,但美国补贴退坡也削弱了日韩锂电企业优势。在低补贴市场中,宁德时代等中企可凭借更低的成本,在新兴市场扩大份额,形成“美国损失、全球补位”的再平衡。

 

  Mysteel分析指出,对于中国新能源企业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整个产业供应链的完整性和高效率,未来中国锂电企业的破局关键在于保证现有优势的前提下,进行技术迭代与新兴市场加速替代,除了欧洲市场以外,还可以关注南美洲市场和中东市场。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指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二是在竞争中保护好知识产权,建立国内良好的竞争秩序。要建立业内先进技术付费传播的机制,既保护创新,又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在我国技术领先的产品类型和技术领域,运用好“专利池”等先进手段。四是融入国际知识产权体系,深入细致研究并运用国际规则,建立高效的攻防体系。

来源丨

2025年8月20日 13:48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