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财险推出国内首个电化学储能安全质量风险解决方案
电化学储能是电网灵活性调节的重要资源,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直接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大局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7月3日,英大财险储能保险共保体在北京组织召开“电化学储能安全价值新生态合作推广会”,并发布国内首个“认证+保险+监测”电化学储能安全质量风险解决方案,同时签署国内首张大型储能电站容量衰减补偿保证保险保单,开启技术赋能保险模式创新、保险助推储能先进技术应用与质量升级的行业发展新范式,有助于加快促进储能行业从“低价内卷”转向“优质优价”的良性发展轨道,拉开了储能安全价值新生态建设的序幕。
技术赋能保险模式创新
英大集团总经理张传良在大会致辞时表示,英大集团始终将服务国家能源安全视为核心使命。当前,电化学储能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行业建设者汇聚生态协同之力,共同开启电化学储能安全治理新篇章,以实际行动服务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此次合作推广会上,在金融监管部门、电力行业协会以及60余家生态伙伴的共同见证下,英大财险与泰思储能公司就在建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的锂电池储能系统签署国内首张大型储能容量衰减补偿保证保险保单,标志着这一新型模式的正式落地。
“电化学储能的容量衰减与安全风险,是制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业主担忧收益的损失风险,金融机构顾虑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集成商陷入低价竞争困局——这些痛点,正是英大财险创新推出储能风险解决方案的逻辑起点。”张传良表示,英大财险携手中国电科院、泰尔实验室等权威认证检测机构推出的“认证+保险+监测”模式,是要用系统性思维来重构储能风险的管理逻辑。以认证为基,通过严苛的电池性能认证,让“看不见的品质”转化为“可量化的信用”,为差异化保险定价提供科学支撑。以保险托底,直面业主最关切的收益保障问题,一旦容量衰减超出阈值,便自动触发经济补偿,让投资回报可预期、可托付。以监测护航,依托数字化平台对电池健康状态实时监测、动态预警,真正将风险管控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
据介绍,英大财险创新推出“三位一体”保险解决方案:保前通过中国电科院、泰尔实验室等保险认可实验室开展专业化检测评价;保中通过中国电科院基于多年积累的高质量标准化检测大数据生成的专业算法模型及智能化平台进行在线监测与分析预警;保后通过英大财险自主研发的储能保险数据平台系统自动触发理赔,首次将专业权威技术认证、模式创新保险保障与智能化过程管理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传统保险对储能安全质量风险的专业性、特殊性认知不足的行业难题。
构建储能安全价值新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合作推广会上,英大财险还联合中国电科院,携手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国电投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华为数字能源、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瑞浦兰钧等储能投资运营、装备集成、电池制造的产业链代表企业,共同发出构建“资源共享、风险共防、生态共建、互惠共赢”的电化学储能安全价值新生态合作倡议。
英大财险副总经理尹佳璇在发言中表示,当前,时值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和金融监管总局等两部门《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面落地之际,为响应监管要求、破解行业困局,英大财险联合国内电池厂商、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商、储能系统集成商、大型储能电站运营商、投资商、电池检测认证机构、骨干发电集团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发出“构建电化学储能安全价值新生态”合作倡议。
一是构建“三位一体”安全防线。推行“电池认证+保险保障+监测预警”协同机制,开发与电池认证等级、监测数据联动的保险产品,以电池认证筑牢“安全生命线”,以保险保障托举“长效价值链”,以健康监测构建“智慧守护网”,全面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二是打造智慧风险防控体系。依托电芯企业、电池管理系统(BMS)制造商等行业主体,构建电化学储能电池健康状态风险数据库,研究开发AI预警系统和风险评估模型,形成行业风险阈值共识,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安全档案存证、保险理赔中的广泛应用,以科技手段实现风险减量服务的有效落地。
三是以智慧风险防控体系为关键支撑,提供并研发可覆盖电化学储能财产安全、机器损坏、三者责任、收益损失、电量偏差、电价波动等风险的专属化保险产品,探索“保险+租赁”联动机制,为储能项目提供一体化的资金支持和全方位的保障方案。
四是培育安全价值产业生态。充分发挥保险在电化学储能风险管理中的专业优势,推动英大财险电池健康监测系统与生态伙伴数据对接,围绕产业链新型风险需求提供保险保障解决方案,打造“资源共享、风险共防、生态共建、互惠共赢”的安全价值新生态,实现保险与储能产业的良性互动。
“期盼越来越多的储能投资方、系统集成商、生产制造企业和金融单位,能够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生态理念,加入我们的队伍,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保险保障为支撑,提升储能本质安全水平,全力护航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贡献专业力量。”尹佳璇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周丽波在发言中高度肯定英大财险创新模式,并表示将搭建保险与储能产业深度对接平台,推动这一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作为国家电网旗下金融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大财险在能源电力保险领域深耕多年,有着深厚的专业积累,继2024年12月签署国内首张工商业储能容量衰减补偿保证保险保单后,此次又创新推出“认证+保险+监测”电化学储能安全质量风险解决方案并签署国内首张大型储能保单。与会专家表示,可以预见的是,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一项重大资产,对专业化金融保险的兜底需求是迫切的,伴随着这一创新模式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实践应用,将储能技术与保险机制深度融合,有效构建“技术防御和金融保障”双重安全护城河,补齐储能产业链的金融保障重要拼图,必将激发储能先进技术应用需求以及高质量升级需求,从而助推储能行业的安全高质量发展,或将成为储能行业破除内卷式竞争的着力点,重塑行业新生态。
来源丨金融时报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充电运营企业:
넶0 2025-07-07 -
英大财险推出国内首个电化学储能安全质量风险解决方案
电化学储能是电网灵活性调节的重要资源,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直接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大局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7月3日,英大财险储能保险共保体在北京组织召开“电化学储能安全价值新生态合作推广会”,并发布国内首个“认证+保险+监测”电化学储能安全质量风险解决方案,同时签署国内首张大型储能电站容量衰减补偿保证保险保单,开启技术赋能保险模式创新、保险助推储能先进技术应用与质量升级的行业发展新范式,有助于加快促进储能行业从“低价内卷”转向“优质优价”的良性发展轨道,拉开了储能安全价值新生态建设的序幕。
넶2 2025-07-07 -
明阳龙源35kV 50MW/100MWh高压级联储能系统一次性并网成功
7月2日,明阳龙源自主研发的35kV 50MW/100MWh 高压级联储能系统一次性并网成功!这一突破性进展,充分彰显了明阳龙源在储能技术领域的创新研发实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넶0 2025-07-07 -
晶科储能向江苏北部光储项目交付476MWh蓝鲸液冷储能系统
近日,晶科储能在与江苏重要客户签署的 1GWh光伏配储框架协议下,已完成首批 476MWh储能系统的交付。项目落地江苏北部地区,采用晶科蓝鲸 G2 5MWh 液冷储能系统,聚焦集中式光伏电站配套储能场景,旨在通过 “光伏 + 储能” 协同模式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优化区域能源结构。
넶0 2025-07-07 -
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38.41万辆 储能装机量达9.6GWh
近日,特斯拉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汽车交付数据:交付量为38.41万辆,同比下降13.48%。其中,特斯拉Model 3/Y的交付量为37.37万辆,包含Cybertruck在内的其他车型,交付量仅约1万辆。
넶1 2025-07-07 -
伟力得四川乐山100MW/400MWh构网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EPC招标
7月2日,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100MW/40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施工+ 采购总承包投标邀请书。
넶1 2025-07-07 -
1GW/4GWh储能项目倒卖路条要价1.2亿?官方回应来了!
2025年7月4日,内蒙古锡盟能源局发布储能项目信访答复称,接到匿名举报,万帮数字能源在锡林郭勒东苏变电站1GW/4GWh电源侧储能子项目中,倒卖路条要价1.2亿元,对此锡盟能源局做了回应。
넶4 2025-07-07 -
-
关于启动2025世界储能大会嘉宾、成果等征集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2025世界储能大会(第三届)筹备工作已正式启动。本届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宁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以“储能新纪元 零碳启未来”为主题,围绕全球市场应用、前沿技术突破、产业生态优化、电力市场发展、生态协同共建、零碳园区建设等热点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旨在汇聚全球储能领域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助力全球绿色低碳目标的实现。넶0 2025-07-07 -
500MW/2000MWh!和田邦锦全国规模最大的构网型独立储能电站开工
7月4日,和田邦锦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一重大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和田市在绿色能源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为和田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넶2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