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强:大规模部署电网侧储能,需从四方面突破
随着我国新能源并网规模不断扩大,其间歇性、波动性的显著特征,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和消纳能力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为此,要保障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亟待加快建设适配的灵活性调节资源。5月25日,我国首座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南方电网宝池储能站正式投产运行,不仅具有技术示范意义,更凸显出电网企业在推动储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近年来,煤电越来越多承担着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调节、保障稳定的角色。传统煤电机组的设计经济性基于年运行5500小时的假设,但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煤电机组频繁调峰、低负荷运行,2024年全国煤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仅4200小时。按当前趋势,煤电效率和经济性未来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因此,仅靠煤电支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及调节,从中长期经济发展看不可持续,储能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储能系统经济收益较弱、资本缺乏积极性,是当前储能技术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继续加大科研支持之外,在商业模式上也要进行战略调整。
目前,市面上一般储能企业的度电成本在0.5元左右。部署在电源侧(发电环节)的储能系统,其收益高度依赖电价机制和市场套利空间。但现阶段,我国峰谷电价与容量补偿机制尚未完成,储能收益模式还不清晰,投资者信心不足。即便在政策推动下,部分储能系统仍存在“建而不用”的情况。《2024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配储系统的日均利用小时数仅2.1小时,年均利用率仅为32%。
相较而言,在电网侧(输电与配电环节)实施统一规模化储能部署,对推动新能源发展有四方面系统性优势:其一,制度与政策的集成效能,让国有电网体系具备电网侧统一大规模储能的实施基础。电网企业作为国有主体,不仅兼具更强的资源统筹、跨区域调度及抗风险能力,还可通过统购统销机制与区域电力平衡策略,最大化释放电网侧储能的调节价值。
其二,电网侧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还兼具战略安全属性与长期公共福利价值。在投资逻辑上,电网侧储能类似于高铁网络,财务账面上或许存在亏损,但其通过国家统筹建设释放出的跨区域资源配置效能、产业辐射带动效应和社会综合收益是巨大的。与之类似,电网侧储能同样可参考“前期投入换长期收益、局部成本换全局效益”的模式,以国家战略投资激活全要素生产率,以能源基础设施的“乘数效应”撬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其深远意义远超单一行业的盈利考量。
其三,相比单体规模较小的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的集中式布局天然具备规模经济特性,可通过共享输电线路、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集中建设,有效摊薄单位成本。抽水蓄能作为当前电网侧储能的主力,却受限于水力资源禀赋,部署规模存在天然瓶颈;而大型电化学储能(如锂电池、液流电池)不受地理条件制约、响应速度快,但成本较高。要构建二者协同互补的新型储能体系,离不开电网的战略性布局。
其四,当电网遭遇设备故障、自然灾害冲击时,电网侧储能作为系统级应急电源,还可为医院、通信枢纽等关键负荷提供紧急电力支撑。这种“电力安全缓冲带”,既突破了用户侧分散储能容量有限、协同性不足的局限,也弥补了电源侧储能受限于电厂地理位置的短板,可通过统一调度实现应急资源的精准投放,成为供电安全的韧性保障。
尽管具备一定优势,电网侧储能的大规模布局发展仍需要从四方面突破成本瓶颈。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可借鉴高铁发展,在规划、投资、定价与制度设计等方面为构建电网侧储能提供政策性支撑,如设立专项基金、财政补贴、完善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规则等方式,降低初期建设投入负担。
二是进一步完善现货市场。新能源电力入市后,现货市场峰谷价差的显著扩大为电网侧储能创造了核心盈利支点。在电力低谷时段,电网可利用储能系统低价吸纳过剩新能源电力进行储备;当进入用电高峰,储能系统则可释放储备电力以满足需求,这将有效减少电网向发电企业采购高价电力“调峰填谷”的成本规模。
三是依托容量市场机制,保障长期收益。容量市场是电力系统为保障长期供电可靠性建立的基础性机制,其核心是对提供备用容量的主体给予合理补偿。若电网侧储能替代传统煤电,成为可灵活调度的大容量调节资源,将可参与容量市场获取稳定收益。
四是完善用户侧成本传导和响应,构建公平分摊机制。输配电价作为连接电网与用户的价格纽带,可将储能的投资与运营成本部分纳入其中,分摊部分终端电价。同时,可通过动态调整峰谷电价,在高峰时段适当提高电价以反映储能的边际服务成本,引导用户错峰用电。
(作者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
RWE与Terralayr就德国50MW/100MWh 的BESS容量达成虚拟收费协议
RWE与能源灵活性提供商terralayr达成未来合作意向。自2026年起,RWE将接管terralayr位于德国的50兆瓦(MW)功率或100兆瓦时(MWh)容量的储能资源的市场优化工作,为期五年,并将其整合进公司的能源交易业务之中。这些储能资源来自位于输电系统运营商50Hertz控制区域内的多个电池储能系统,通过terralayr的灵活性平台聚合成了一个虚拟电池。
넶0 2025-05-29 -
马克龙出席印度尼西亚太阳能储能项目签约
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能源公司(TotalEnergies)和新加坡金鹰集团(RGE)于5月28日签署了一项共同投资协议,计划在印度尼西亚建设一座太阳能发电及储能设施,所发电力将部分用于印尼本地,部分出口至新加坡。该协议在雅加达总统府签署,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见证了这一宣布。
넶1 2025-05-29 -
华北电力大学现代电力研究院长期招聘专职科研人员
华北电力大学现代电力研究院主要从事电力市场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咨询,研究方向涉及电力市场设计与监管、电价理论与应用、电力市场仿真、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补偿机制设计、电力项目商业运营模式及其经济评价、电力双边合同设计、水电优化调度等。
넶0 2025-05-29 -
央视新闻:新疆吉木萨尔200MW/1GWh全钒液流新型储能项目并网发电
5月28日,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20万千瓦/100万千瓦时全钒液流新型储能项目并网发电。其中,新型储能电站的储能时长达到5小时,是新疆储能时间最长的液流新型储能电站,单次最大能储存100万度电,大约能满足390户三口之家的一年用电需求。
넶2 2025-05-29 -
农行上海市分行发放首笔智算中心场景储能项目贷款
伴随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数据中心用电持续快速增长,因其能耗巨大,被称为“不冒烟的工厂”。近日,农行上海市分行向临港集团发放上海市首笔智算中心场景储能项目贷款,为临港新片区新型储能的规模化应用及产业化发展起到“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
넶2 2025-05-29 -
新标准出台!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判定标准
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了《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 434-2025)(以下简称新标准)。新标准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定义,要求离子传递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严格的技术分界。
넶1 2025-05-29 -
聚合物!四川长虹布局固态电池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机器人、AI眼镜等终端对电池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固态电池未来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长虹发布显示,作为新能源电池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能源”)旗下深圳长虹聚和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聚和源”)也在一直致力于固态电池的研发与生产。
넶2 2025-05-29 -
金义产投集团打造“电储能+水蓄冷”智慧能源枢纽项目
工地上,挖掘机巨臂挥舞,土方运输卡车往来穿梭,一片繁忙景象。日前,由浙江金义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导的金义产投30MW/60MWh用户侧电储能与水蓄冷项目开工仪式在江东镇举行。作为浙江省首个深度融合“电储能调频+水蓄冷调峰”双系统的智慧能源示范工程,该项目将通过创新技术集成与智能调控,构建起“削峰填谷+应急保障+绿电交易”三位一体的能源解决方案,标志着新区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绿色低碳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
넶1 2025-05-29 -
4.5GW/10GWh!大唐/国家电投/欣旺达领衔,江西首批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发布
5月20日,江西省能源局印发《第一批省级独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清单的通知》。本次示范项目总规模4.5GW/10.24GWh。技术类型以磷酸铁锂为主,也包括了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超级电容混合技术,也有压缩空气项目入选。
넶3 2025-05-29 -
中电建2x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加快推进
位于经开区的中电建2x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主厂房等关键部分进展顺利,投产后将成为我市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的重要引擎,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化跨越式发展。
넶1 202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