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股份:铅酸帝国裂变

首页    铅蓄电池    天能股份:铅酸帝国裂变

天能“铅锂协同”能否撑起下一个增长点。

 

一直以来,提到天能股份,行业内外多会想起电动两轮车铅酸电池。

 

事实也的确如此,天能股份在铅酸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已逼近五成,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在最新的2024年年报中,尽管销售收入同比小幅下降至450.42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下跌至15.55亿元。但在业绩下滑中,铅酸业务贡献了418.35亿元营收,仍然是支撑业绩的核心业务。

未来,天能股份还将通过铅酸电池打开海外市场。东南亚地区正在迎来“油改电”热潮,电动两轮车需求激增,天能股份正在加速出海:越南组装厂于2024年7月完成试生产,随后自建工厂也于12月正式开工,公司在当地的产能和供应链布局正迅速成形。

 

针对海外的努力也在年报有所显现,2024年天能股份对海外业务的直接出口收入达2.96亿元,同比增长12.51%。

 

当然,天能并不仅限于守住铅酸这一块老本行。年报里提到,企业锂电产量同比大增76.74%,并在储能、氢燃料、钠离子及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投入相当力度。

 

天能股份的核心逻辑是多路并进,即一手把铅酸业务推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另一手力促锂电和储能等新兴板块攻城略地。

 

但路径清晰不等于过程顺利。海外市场虽热,但本地政策、产业配套和竞争格局仍在变化之中;锂电、储能、氢能、钠电等新赛道虽方向正确,但不乏强敌环伺,行业节奏远比预想更快更卷。对天能来说,真正的挑战,不是“有没有布局”,而是能否在多线出击的同时,把每一条路径都走深、走实。

 

发力锂电

在铅酸霸主之外,天能股份近年对锂电的投入越发引人注目。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锂电池产量同比飙升76.74%,销售量1.10GWh,收入则突破4.93亿元。

单看增速,这家传统电池企业显然尝到了“新赛道”的甜头。然而,锂电市场早已被喻为内卷主场,头部厂商占据大部分份额,中小玩家除了在价格战上厮杀,还得时刻警惕技术迭代被甩在身后。天能的突围究竟有几分胜算,仍需冷静审视。

 

一方面,公司拥有足够的资金与供应链优势,这为其快速切入和持续扩张锂电业务提供了底气。

 

根据年报,天能股份的货币资金较上年大增,且在建工程大额转固,说明前期投入开始开花结果。

年报显示,天能股份在动力和储能细分市场双线发力。一方面为中兴通讯等客户供应通信类电源,另一方面瞄准储能项目和工业动力,甚至探索轨道交通和特种车辆,为后续增量埋下伏笔。

 

但另一方面,锂电行业本就有强者恒强的残酷属性。无论是电动汽车、储能还是消费电子,主流客户往往更倾向与顶尖的电池厂商深度绑定。

 

天能股份虽在电动两轮车电池领域经验丰富,但尚需拿出足够的技术与成本优势,来与一众老牌和新兴的锂电对手竞争。

 

此外,锂电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对资金和供应链管控提出高要求。

 

锂电市场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险滩暗流。大量同行在技术、规模和成本管理方面与其激烈竞争,加之潜在的钠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形态迭代,更让整条赛道充满变数。天能如何在保证铅酸主业稳健的前提下,把锂电技术与产线升级做深,才是能否在新一轮洗牌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前瞻布局

如果说锂电是天能股份当前最明确的增量方向,那么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则更多带有前瞻布局的意味。

 

年报显示,天能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已实现发动机系统在装载机和公交车的小批量交付,还自研了电堆、双极板、膜电极等关键零部件。

 

与此同时,公司在钠离子电池上也有新产品落地,并宣称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固态电池方面则展示了300Wh/kg和400Wh/kg原型产品的可行性。

 

从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看,天能股份的思路是先守住铅酸、推动锂电量产,再对氢燃料、钠电、固态电池进行中长期培育。加之企业手握百亿级货币资金和稳定的现金流,也有一定底气为这些新项目提供护城河式的资金支持。

但从投入角度看,上述任何一条新技术赛道都需要大量资金、人才和时间累积才能跑通商业化,更何况氢燃料、钠电和固态电池都还是早期阶段,行业竞争与技术不确定性颇高。

 

以氢燃料为例,虽然国内外普遍看好重卡、客运等领域的前景,但制氢、加氢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成本居高不下,若要真正落地,仍有漫长的产业链协同要走。

 

天能股份以小批量交付试水不失为稳妥之举,但要在大规模市场化之前,企业或需要持续多年投入,短期回报相对有限。

 

钠离子电池同理。相较于锂电,它在原材料储量和成本上有优势,然而能量密度水平仍略逊一筹,产业生态尚未成熟,也缺乏大规模应用示范。

 

对于天能股份而言,率先开发软包电芯并打通储能、轻型动力等细分场景固然值得肯定,但能否尽快抢占市场窗口,还取决于技术迭代速度和政策引导强度。

 

固态电池则更显科幻感,尽管天能股份已经推出高能量密度原型产品,但业内普遍认为,真正大规模商用至少还需数年。企业的技术储备若想转化为可盈利的业务,还需要匹配更完善的上下游协同与标准化生产能力。

 

这就引出另一大问题:对天能这样的综合电池厂商而言,多条技术路线同时发力,会否分散资源、降低主业聚焦?

 

毕竟,铅酸和锂电依旧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前沿项目如果短期难见成效,可能会给财务表现和投资者预期带来额外压力。

来源丨星球储能所

2025年3月31日 09:41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 远景能源英国1.36GWh项目获21.3亿元银团融资

    2025年11月5日,英国储能开发商Statera Energy宣布,其位于大曼彻斯特特拉福德低碳能源园的Carrington Storage储能项目完成融资。

    0 2025-11-25
  • 俄罗斯工程院,中止郭伟院士资格

    据俄罗斯工程院中国总部微信公众号消息,11月21日,俄罗斯工程院中国总部发布情况说明:我单位已关注到江苏科技大学郭伟学术造假事件,现正核查“郭伟2025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相关信息,核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0 2025-11-25
  • “史上最严”充电宝安全标准曝光,3C认证全面失效,近七成现有产能面临淘汰

    当 “史上最严” 充电宝安全标准进入落地倒计时,一场重塑行业格局的 “风暴” 正席卷整个移动电源赛道。

    0 2025-11-25
  • 欧洲户式储能为何火爆?给国内宅配机电服务商的三大启示

    欧洲户式储能市场作为全球最成熟的区域市场,当前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需求定位已从单纯的“能源备用选项”升级为覆盖发电、存储、调度与管理的“全屋能源管家”,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以德国为例,作为欧洲能源转型的“领头羊”,2024年德国光伏总装机量突破95GW,户用光伏占比稳定在52% ,持续领跑欧洲户用储能市场。而VPP(虚拟电厂)模式的兴起,更推动家庭储能从纯粹的“用电保障中心”转变为可参与电力调峰的“收益型资产,重塑家庭用能方式。对于国内广大的宅配机电服务商而言,户式储能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值得长期投入的战略机遇?

    0 2025-11-25
  • 官宣!国家电投重组成立“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11月22日,国家电投下属上市公司远达环保发布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增加注册资本及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

    0 2025-11-25
  • 特来电副总裁孙有彬:不止建“充电网”,更在织一张“绿色网”

    11月20日,青岛“企业社会责任与ESG创新实践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有彬以《以碳中和致敬山河湖海,用行动创造价值和回报社会》为题作演讲,并在会后接受采访,分享了特来电如何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转型,践行社会责任,赋能美好生活。

    1 2025-11-25
  • 国科能源成功获批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

    2025年11月20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公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国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正式获批认定为“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国科能源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研发体系建设和成果转化水平获得省级权威肯定。

    2 2025-11-25
  • 署名文章丨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 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下简称“第五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学习第五卷,最重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2 2025-11-25
  • G20峰会达成重大共识: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

    11月22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长罗纳德·拉莫拉在当天下午召开的记者发布会上表示,与会各方已就会议核心议程达成共识,并通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约翰内斯堡峰会宣言》。

    1 2025-11-25
  • 500MW/2000MWh,中国电建储能系统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

    11月24日,中国电建两个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候选结果,其采购总规模为500MW/2000MWh。

    1 2025-11-24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