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电池制造迈入3TWh时代!深圳引擎驱动全球新格局

首页    行业动态    国际能源署:电池制造迈入3TWh时代!深圳引擎驱动全球新格局

近日,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指出,全球电池制造能力已达3TWh,若当前规划项目顺利落地,未来五年产能有望再翻两倍。目前,中国占据全球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生产了全球超75%的电池,并且2024年中国的电池价格降幅全球最快。中国电池产业的成本优势来源于四大因素:深厚的制造经验、完整的产业链整合、磷酸铁锂电池的突破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在这场全球电池产业的浪潮中,深圳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正以独特的优势,成为全球电池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全球电池制造能力已达3TWh,中国供应链全面领跑

 

国际能源署指出,2024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25%,达到1700万辆,创下历史性里程碑。而经过多年的投资布局,全球电池制造产能在2024年已达到3TWh,并且如果所有已公布的扩产项目顺利落地,未来五年内这一产能有望再翻两番。

 

迄今为止,全球超过70%的电动车电池产自中国,这为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以宁德时代(CATL)和比亚迪(BYD)为代表的电池巨头,凭借技术集中化、高效规模化生产以及更高的制造良率,持续引领行业创新,并在生产效率上远超竞争对手。

 

国际能源署分析,在如此大背景下,保持竞争力的同时建立有韧性的电池供应链十分必要。中国仍是全球电池制造中心,行业整合或改变市场格局。从矿产金属的开采、精炼到电池制造设备、前驱体及关键组件的生产,再到最终的电池和电动汽车制造,中国形成了全球最成熟的一体化生态系统。这一体系极大降低了制造成本,2024年中国生产的电池均价比欧洲低约50%,比北美低逾30%。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中国凭借技术突破实现了低成本与高安全性的平衡,并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领先背后的“深圳力量”

 

深圳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一环,拥有极其完整的电池产业链,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下游的电池制造和回收,一应俱全。

 

四大主材方面,在正极材料领域,德方纳米是全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而格林美则是三元前驱体材料的头部企业;负极材料方面,贝特瑞连续15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领先;隔膜领域,星源材质是干法隔膜龙头,同时也跻身湿法隔膜的第一梯队;电解液领域,新宙邦是国内第一家电解液上市公司,在电容器化学品行业同样处于前列。

 

在电池设备领域,深圳的企业覆盖电池制造前中后所有阶段。前段设备方面,赢合科技是锂电池智能生产设备领域的全国第一;中段设备方面,海目星是国内第一台可量产的锂电池高速制片机的制造商,吉阳智能的高速复合叠片机荣获国家级单项冠军;后段设备方面,中基自动化的圆柱电池设备全自动线市占率位居全国第一。

 

在电池制造环节,深圳更是群星璀璨。欣旺达是全球消费类电池龙头,占据着30%的市场份额,其动力电池及储能业务近年来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的领军企业,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427万辆,登顶全球第一,动力电池装机量稳居全球第二,并积极扩展储能业务;雄韬股份则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技术领先,是国内唯一实现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比克电池抢先布局大圆柱电池,是国内率先发布全极耳大圆柱电池的企业。

 

在电池回收领域,乾泰技术是深圳唯一入选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区域服务中心”试点单位的企业,具备从电池回收、拆解到梯次利用和原材料回收的全产业链能力;格林美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废旧电池回收企业,构建了从回收到材料再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杰成新能源则专注于电池回收全产业链资源化利用,业务规模及年综合处理能力位居行业前列。

 

在储能系统“3S”领域,深圳同样表现突出。在PCS领域,华为是全球储能PCS第一;BMS领域,智慧动锂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EMS领域,长园能源位居EMS行业前列。

 

低空经济、绿色船舶、机器人,深圳电池产业的“新蓝海”

 

在此前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曾提到,低空经济、电动船舶在未来将是动力电池拓展应用的新蓝海。而除此之外,伴随着AI的发展,智能机器人赛道近年来更是如火如荼。深圳电池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条优势,正加速布局这些新兴领域。

 

低空经济:深圳引擎“助推”空中赛道

 

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深圳则是第一个将低空经济写进法律的城市,2024年1月,深圳出台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从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应用、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方面助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的崛起为深圳电池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对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更高的能量密度、更轻的重量和更长的续航时间。深圳的电池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迅速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2024年11月1日,欣界能源的“猎鹰”锂金属固态电池搭载亿航智能载人级eVTOL-EH216S,创下48分10秒的续航纪录,远超行业高镍三元电池的23分钟水平,刷新了全球eVTOL领域的续航纪录。此外,欣旺达、比克电池、格瑞普等企业也纷纷推出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电池解决方案,为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动力支持。

 

电动船舶:电池赋能“新航道”

 

电动船舶是全球航运业的未来方向,深圳不断加强对电动船舶的发展配套的建设,在岸电系统的布局上亦处于全国首位。截至2023年,深圳港已建成49个具备岸电供电能力泊位,岸电设施覆盖率达87%;共计924艘次国际航线船舶使用岸电,用电量1798万度。

 

与传统燃油船舶相比,电动船舶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效率等优势,深圳的电池企业正在电动船舶领域积极探索。锐深科技作为深圳电动船舶领域的代表,是全球最大纯电动旅游客船电池系统集成商,拥有完善的综合解决方案,涵盖BMS、电池包、船舶应急电源、集装箱储能等。其RS-D317电池系统于2024年5月通过挪威船级社(DNV)官方认证,并已累计交付超过500艘电动船舶锂电池系统,占据国内中大型电动船舶电池系统集成超50%的市场份额。

 

机器人:电池驱动“智能未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新词,提出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终端装备。

 

3月3日,《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对外发布,提出到2027年,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性能电池的支持。深圳的电池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为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去年12月,比亚迪成立未来实验室,专注于具身智能的研发,涵盖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等方向;欣旺达的半固态电芯已应用于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科达利通过与台湾盟立、盟英合资成立机器人科技公司,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

来源|深圳电池工业协会

2025年3月14日 16:54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 全球首个柴发启动钠电池项目!易事特赋能中南钢铁打造标杆案例

    近日,易事特传来重磅喜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列车柴油发动机组启动专用钠离子蓄电池,在广东韶关中南钢铁工业园区顺利通过项目(一期)验收!这是全球首个柴油发电机启动钠电池项目,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在工业动力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更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劲动能。

    0 2025-07-17
  • 藏格锂业停产!违规开发被责令停产!

    藏格矿业7月17日午间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于7月16日接收到海西州自然资源局及海西州盐湖管理局联合下发的监管通知。该通知明确要求企业立即终止违规的锂资源开发利用行为。

    0 2025-07-17
  • 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在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同比增速达32.8%

    7月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统计数据表明,“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1 2025-07-17
  • 5MWh液冷储能系统正式实现德国造!

    近日,国轩高科旗下储能产品Gotion Grid 5MWh 液冷储能系统正式获得由 TÜV 南德意志集团颁发的欧盟电池法规(EU)2023/1542 合规认证证书,并已依托德国哥廷根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量产。这一 “认证 + 制造” 的双重突破,为国轩深耕欧洲储能市场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其储能技术在欧洲能源转型中加速落地应用。

    2 2025-07-17
  • 告陕西电力市场经营主体书

    2025年1月1日起,陕西电力现货市场启动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叠加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及电煤价格下行因素影响,省内电力交易整体价格持续下探,售电公司在批发市场的累计购电均价从1月0.362元/度下降至6月0.339元/度,降幅达0.023元/度;但是零售用户从售电公司购电的平均价格仅下降0.003元/度,部分零售用户从售电公司购电的价格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0.364元/度)。目前超过49家售电公司的售电均价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1.05倍,还有众多零售用户的购电成本高达市场均价1.1倍以上,甚至部分售电公司购销价差高达0.1元/度以上。

    5 2025-07-17
  • 历史性一刻!全国用电负荷首破15亿千瓦,再创新高!16省电网已36次刷新纪录!

    全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迎来最关键挑战!据国家能源局7月16日发布的消息,当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大关,达到惊人的15.06亿千瓦,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1 2025-07-17
  • 黑石250亿押注数据中心与电力

    7月15日,谷歌和黑石集团(Blackstone)在宾夕法尼亚州能源与创新峰会上宣布了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重大投资,两家公司各自承诺投资250亿美元。

    4 2025-07-17
  • 100MW/200MWh丨峨边县百兆瓦级混合储能电站项目正式签约

    2025年7月16日下午,港青能源常务副总经理杨鑫受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邀请,出席“‘绿动未来·智汇峨边’县域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论坛”活动。

    2 2025-07-17
  • 中国提出的全球首个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7月16日从中国市场监管部门获悉,由中国提出的全球首个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提案近日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立项。该提案得到德国、日本、芬兰等国的支持。

    4 2025-07-17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