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数据中心都在用,锂电池储能如何从幕后走向台前,重塑能源格局?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储能技术成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支撑。其中,锂电池储能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势,如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快速响应能力以及相对成熟的产业链,脱颖而出,成为当前储能领域的主力军,正引领着能源革命的新征程。
蓬勃发展的市场现状
近年来,锂电池储能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知名研究机构 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 年)》显示,2024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大增 64.9%,总量高达 369.8GWh。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出货量达到 345.8GWh,市占率飙升至 93.5%,较 2023 年提升了 2.6 个百分点,彰显了中国在全球锂电池储能产业中的核心驱动力作用。
宁德时代无疑是行业中的璀璨明珠。2024 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出货量约 75GWh,国际电池和能源研究公司 SNE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4 年其全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达 110GWh,全球市场占有率 34.80%,连续四年稳居全球第一。
在技术创新方面,宁德时代投入大量资源,推出长寿命高容量先进活性材料技术、高效补锂技术等,显著提升了产品性能;产能布局上,积极在国内外建设生产基地,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的电池产业基地项目规划产能达 100GWh,为市场供应提供坚实保障;市场拓展层面,与 NextEra、Synergy 等众多海外能源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业务广泛覆盖电力系统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多个领域。2024 年,宁德时代还发布了全球首款可实现 5 年零衰减且能大规模量产交付的储能系统 —— 天恒,该系统标准 20 尺集装箱达到 6.25 兆瓦时 10 级高能量,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 30%,占地面积减少 20% ,技术实力可见一斑。
除宁德时代外,国内众多企业也在储能市场崭露头角。比亚迪依托在电池技术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厚底蕴,储能业务发展迅猛。其储能系统广泛应用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智利的 Oasis de Atacama 项目中,与西班牙独立发电企业 Grenergy Renovables 合作,将储能总量从 1.1GWh 增至 3GWh;2025 年初,更是中标沙特电力公司总装机容量达 2.5GW/12.5GWh 的电池储能系统项目。
亿纬锂能凭借技术优势和产品可靠性,收获美国 Powin、AESI 等海外订单增长,出货量增速超 70%,还积极部署马来西亚储能产能。厦门海辰重点布局北美市场,与美国本土多家业主战略合作,推动出货量增长。远景动力凭借大电芯超前布局和全球化运营,与远景能源、Fluence 等大客户深化合作,出货量跻身海外前三,在全球拥有 13 座制造基地,其中 9 座位于海外 。
多点突破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始终是锂电池储能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当下,锂电池储能技术在多个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在能量密度提升上,通过研发新型正极材料,如高镍三元材料、富锂锰基材料,以及对负极材料结构进行优化,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攀升。宁德时代天恒搭载的储能专用长寿命电芯 l 系列产品,实现了 430Wh/L 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超高能量密度,使得储能系统能够在更小的空间内储存更多电能,有效降低了储能成本。
循环寿命方面,企业通过改进电池制造工艺、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等手段,极大地减少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容量衰减。部分先进的储能锂电池循环寿命已突破 10000 次大关,以宁德时代发布的天恒储能系统为例,可实现 5 年容量与功率双零衰减,显著提升了储能系统的长期经济性,降低了全生命周期成本。
安全性是锂电池储能应用的重中之重。行业加大了对电池热管理系统、阻燃材料、安全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宁德时代通过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 “零衰减” 电池中锂金属高度活性难题,有效遏制氧化反应引发的热失控现象。在电池设计上,采用如宁德时代 CTP(无模组电池包)技术,减少电池内部连接部件,降低热失控风险;电池管理系统则实时精准监测电池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全方位保障电池安全运行。
在主流锂电池技术持续升级的同时,多元化技术路线也在加速拓展。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成为众多企业布局的重点。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企业纷纷投入研发,部分企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望在未来实现商业化应用,为储能市场带来新的变革。此外,钠离子电池凭借资源丰富、成本低等优势,在储能领域展现出良好前景。中科海钠、鹏辉能源等企业在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未来有望在对成本敏感的储能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
广泛多元的应用领域
锂电池储能在众多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应用场景还在持续拓展和深化。
在电力系统中,锂电池储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发电侧,有效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功率波动。以光伏发电为例,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通过配置锂电池储能系统,能够将光伏发电在不稳定时段产生的多余电能储存起来,在光照不足或用电高峰时释放,实现 “光伏 + 储能” 的协同稳定发电,大大提高了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和可调度性,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如我国西部某大型光伏电站,配置了大规模锂电池储能系统后,电力输出稳定性提升了 30%,弃光率降低了 15% 。
电网侧,锂电池储能系统用于削峰填谷效果显著。当用电高峰来临时,储能系统释放电能,补充电网电力供应,缓解用电压力;用电低谷时,储能系统充电,储存多余电能。在一些大城市的电网中,锂电池储能系统已成为缓解用电高峰压力的关键手段。以上海电网为例,部分区域引入锂电池储能系统后,电网峰谷差缩小了 10%,有效减少了电网扩容投资,提升了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
用户侧的应用同样丰富多样。工商业用户利用储能系统进行峰谷电价差套利,降低用电成本。不少大型商场、工厂安装储能系统,在低谷电价时段充电,高峰电价时段放电,大幅降低电费支出。据统计,某大型制造业工厂安装储能系统后,每年电费支出降低了 20%。家庭储能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居民对分布式能源利用和能源自主管理需求的增长,家庭储能系统可实现余电存储、应急供电等功能。
在一些分布式光伏发电普及的地区,居民安装家庭储能系统后,不仅能将多余的光伏电能储存自用,在停电时还能保障家庭基本用电需求,提高了家庭能源使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此外,在 5G 基站、数据中心等领域,锂电池储能作为备用电源,可保障关键设备在停电情况下持续运行。例如,某大型数据中心配置锂电池储能系统后,在多次短时间停电中,成功保障了服务器等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数据服务的稳定性,避免了因停电造成的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 。
亟待攻克的现实挑战
尽管锂电池储能发展形势一片向好,但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成本问题依旧是制约其大规模推广的关键因素。虽然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锂电池成本有所下降,但在一些对成本极为敏感的应用场景中,仍需进一步降低。以大规模储能电站建设为例,储能系统成本在整个项目投资中占比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废品率;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等方式,不断压缩生产成本。同时,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如新型材料的应用、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预计未来锂电池成本将继续下降 。
安全性是锂电池储能应用中绝对不容忽视的问题。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热失控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提升安全性,行业从多个层面发力。在材料研发上,致力于开发高安全性的电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电池设计方面,采用更安全的结构设计,除了宁德时代的 CTP 技术外,还有其他企业研发的类似无模组、少模组设计,减少电池内部连接部件,降低热失控风险的传播路径;电池管理系统则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智能算法,实时、精准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状态参数,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过充、过放、过热等,保障电池安全运行 。
废旧锂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是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锂电池装机量的快速增长,废旧锂电池数量将大幅增加。若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锂、钴、镍等宝贵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废旧锂电池回收体系,格林美、邦普循环等企业在废旧锂电池回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些企业运用先进的回收技术,如物理拆解、化学提取等方法,将废旧锂电池中的有价金属进行高效回收再利用。以格林美为例,其每年可回收处理大量废旧锂电池,从中提取的锂、钴等金属重新进入电池生产环节,既减少了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又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为锂电池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前景光明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锂电池储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从政策层面来看,各国纷纷出台支持储能发展的政策。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7 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产业体系加速完善。这将为锂电池储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驱动力,引导更多资源向该领域聚集,促进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 。
技术创新将持续引领锂电池储能产业迈向新高度。新型材料、先进制造工艺、智能化管理技术等将不断涌现,进一步提升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成本。同时,随着储能与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催生出更多创新应用场景。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储能系统进行智能调度和优化控制,提高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通过 5G 通信技术实现储能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升运维效率。
市场需求方面,除了传统的电力系统储能、工商业储能和家庭储能市场将持续增长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梯次利用市场将逐渐兴起。退役动力电池虽然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无法满足汽车动力需求,但经过检测、筛选和重组后,可应用于对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要求相对较低的储能场景,如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电网调峰储能等。这既降低了储能成本,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为锂电池储能产业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
锂电池储能作为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当前已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未来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阶段。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成本降低和市场拓展,锂电池储能有望在全球能源革命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巨大力量 。
来源丨储能消息
-
英国长时储能政策争议升级:BESS开发商质疑规则
电池储能系统(BESS)开发商发布公开信,批评英国能源监管机构(Ofgem)的长时储能(LDES)支持方案对BESS存在不公平倾向。
넶0 2025-04-28 -
国家能源局: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投资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微电网等创新技术和模式
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一季度能源形势、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解读《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并回答记者提问。
넶5 2025-04-28 -
比亚迪将在浙江嵊州打造世界级储能中心
近日,在嵊州市召开的比亚迪美洲商务大会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柯表示,比亚迪将在嵊州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储能中心,在这个新赛道上寻找新能源产业的突破。
넶2 2025-04-28 -
鼓励工商业配置储能!江西分时电价机制征求意见
4月25日,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指出,鼓励工商业用户通过配置储能、开展综合能源利用等方式降低高峰时段用电负荷、增加低谷用电量,通过改变用电时段来降低用电成本。
넶3 2025-04-28 -
合肥:今年储能电站60座、规模达1GW!支持电源侧储能转为电网侧储能
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其中明确: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兆瓦级新型储能电站60座、装机总规模超100万千瓦,其中建成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5座。
넶3 2025-04-28 -
80MW/160MWh!资阳市虚拟电厂绿色示范应用项目第一批次储能设备招标
4月27日,资阳瑞雁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资阳市虚拟电厂绿色示范应用项目第一批次储能设备招标公告。
넶1 2025-04-28 -
黑龙江吉能宝清350MW/1750MWh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今日开工!
4月27日,黑龙江吉能宝清350MW/1750MWh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工程开工仪式在七星泡镇巨宝村举行。这不仅是我县招商引资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全县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推进项目建设的动员誓师大会。县委书记徐斌义、吉能国际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韩劲松等政企领导齐聚现场,与来自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等参建单位的众多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넶1 2025-04-28 -
总投资310亿元 宝丰储能正极、负极、电解液厂等项目集中开工
4月27日,宝丰储能正极、负极、电解液厂暨宝丰能源四期烯烃新材料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达31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490亿元,解决社会就业近万人。
넶2 2025-04-28 -
15万吨!楚能与华创新材签订铜箔采购合作协议!
4月27日,楚能新能源与华创新材在楚能全球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锂电铜箔项目展开深度合作。楚能新能源电芯采购总监张洁、安徽华创新材高级销售经理刘杰代表双方签约。楚能新能源副总裁朱小平与安徽华创新材销售总经理张平出席活动并见证签约。
넶1 2025-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