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新型储能 “蓄”势而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近年来,中国能源转型不断加速,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了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随着新能源的量越来越大,对新型储能的需要也更加迫切。目前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做得怎样呢?
10月18日,山西省运城市,全国首个百兆瓦级混合储能调频项目线路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并网试运行阶段。
这个新型储能项目共包括25个飞轮储能单元和15个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单元。飞轮就相当于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需要储能时,通过电力驱动巨大的飞轮高速旋转,把电力变为强大的机械能;需要用电时,再通过高速旋转的飞轮,驱动发电机,把飞轮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多种新型储能设施的建设,而像这种通过飞轮和电池相结合的储能项目只是其中之一。
那么,什么是新型储能?储能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把能量以某种形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以特定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过程。储能分为传统储能和新型储能,传统储能的主要代表就是抽水蓄能电站。
新型储能是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的特点。
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万亿千瓦时左右,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超过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可再生能源相对于化石能源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密度比较低,比如风能、太阳能,它的能量密度都是比较低的,这就需要转换成更加强有力的能源形式,比如通过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转化成电;另外一方面是可再生能源存在着间歇性、不稳定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靠天吃饭,这就需要储能,将可再生能源转化成连续稳定的能源,这就对新型储能提出了重大的需求。”
我国高度重视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健全顶层设计,开展创新示范,大力加强行业管理。
利好政策推动下,新型储能发展步入快车道。
专家认为,新型储能持续增长的态势已经形成,但过程中仍有一些痛点问题需要解决。
陈海生:“对新型储能的要求主要包括6个方面:大规模、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性、高效率和资源不受限制,就好像一个六边形战士。目前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型储能技术各有优缺点,还不存在某一种储能技术能够在这6个方面都强。比如锂电池,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对它的功率和容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单体电池做得也越来越大,这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安全性的挑战越来越高。”
如何突破这些瓶颈?现阶段,技术创新是新型储能突破发展瓶颈的内生动力。我国正在这个领域以多种技术路线进行推进。按储存的方式,新型储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储存能量,把电转化为机械能、热能等能量存起来,需要时再转化为电力释放出来;另一类是电池储电,通俗讲,就是把电量充进电池,需要时由电池来放电。其中,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的就是电池储能的方式,这在我国很多地方已经投入实际使用。
广东佛山市电力供应的“大脑中枢”——电力调控中心,控制着全市430多万用户的生产生活用电,实时根据电力需求的变化调节电网负荷。
作为新型储能设施,整个储能电站起到的正是“超级充电宝”的作用。
南网储能公司科技公司运营中心总经理王劲:“电网用电负荷低谷时,把多余的电储存到250个电池储能柜内;用电高峰时把电池储能柜里的电能释放出来,支持电网的电力供应。”
如果按照每天“充电—放电—再充电—再放电”的常规运行模式来测算,宝塘储能电站可以在用电高峰时给电网提供120万度的电量支撑,相当于20万居民用户一天的用电量。
目前,电池储能已成为我国新型储能的主导方式。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为我国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区别于电池储能,以能量转化为路径的新型储能技术也正在快速发展。
压缩空气储能是什么原理呢?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副主任李文:“利用多余的电来驱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把空气压缩到高压状态,最后存储到储气装置中。在有需要的时候,利用所存储的高压空气来驱动透平膨胀机,带动发电机进行做功发电。”
光热储能电站是怎么运转的?
电站通过高精度智能定日镜,实时跟踪太阳的运动,将太阳直接辐射光反射聚集到吸热塔上,将吸热塔内的熔盐加热到560余摄氏度的高温,将高温的熔盐进行储存,在需要发电时再通过高温熔盐与水产生热交换,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2023年以来,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大型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相继开工建设,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新技术也加速落地实施。我国新型储能得到了高速发展,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连年大幅攀升。
截至2024年6月,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首次超过百吉瓦时,比去年底增长40%。中国新增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同比增长95%,新增规模同比增长71%。
新型储能不仅是能源转型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更是拓展了新能源的全产业链。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而这个“新动能”是如何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呢?
以目前在我国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使用比较广泛的锂离子电池为例,仅仅像刚刚提到的宝塘储能站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就达到了近67万个——这是一个急剧扩增的庞大市场。
位于重庆铜梁的海辰储能重庆制造基地,总投资130亿元。近年来,重庆铜梁区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储能产业链,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新型储能产业新高地。
与此同时,铜梁区与重庆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新型储能的研发平台,以产业的需求引导研发,以研发的成果助力发展。
像重庆铜梁高新区这样的储能电池制造基地只是我国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中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和积极布局新型储能。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6个省区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和举措,推动着新型储能产业的建设稳步驶入宽广的快车道。据统计,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制造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中心副主任刘坚:“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链,在产业规模、产品造价方面,在国际上也是很有竞争力的。现在大约一半的新型储能产品向海外出口,形成了一个走出去的非常重要的名片。”
储能是新型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中国储能产业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但是依然面临核心技术仍需提升、政策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而且储能项目普遍面临盈利难。新能源新储能还需要新机制的支持。通过政策机制的设计来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并且通过产业的发展来加速技术的迭代升级,这样新能源储能产业的发展才会更加动力十足,从而加速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
来源丨央视网
-
永泰联合数能交付河南“锂+钒”混合储能项目
8月21日,河南永泰联合数能交付的“南阳东福新材 储能综合场景应用示范项目”正式进入施工与交付阶段,该项目创新性的采用了“磷酸铁锂+全钒液流”的混合技术方案,成为混合储能项目的示范性案例。
넶0 2025-08-29 -
总投资50000万元,老道山天楹重力储能项目持续推进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辽源市老道山天楹重力储能项目持续推进。该项目不仅将填补区城重力储能领域的空白,更有望成为推动西安区产业转型与生态修复的重要引擎。
넶0 2025-08-29 -
葛洲坝电力公司中标荆州100MW飞轮储能电站项目一期40MW/4MWh飞轮储能电站项目
近日,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中标荆州100兆瓦飞轮储能电站项目一期40兆瓦/4兆瓦时飞轮储能电站项目。该项目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城南高新园拍马工业园区,是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也是湖北省新型储能电站试点示范项目。项目拟建设规模为100兆瓦飞轮储能独立调频储能电站,分两期建设,本期装机规模40兆瓦,配套2兆瓦/2兆瓦时电化学储能容量,新建1座110千伏升压站。
넶3 2025-08-29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丨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继续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先生,电力司司长杜忠明先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先生。
넶2 2025-08-29 -
全球单体规模最大超级电容调频储能电站一期并网
8月27日,中电金谷偏关混合储能独立调频电站一期项目正式并网,这座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超级电容调频储能电站将以秒级响应速度深度参与电网一次调频。
넶3 2025-08-29 -
100MW/500MWh!四川最大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在攀成功并网
8月28日,攀枝花市迎来新动能。“攀马线110干伏1516道合闸!送电,一切运行正常。”随着控制室技术人员最后一道指令下达,今日18时18分,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攀枝花100MW/50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一期项目正式并网。这是全省最大的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也是我省首个并网的全钒液流储能项目。
넶2 2025-08-29 -
海辰储能∞Cell 587Ah大容量电池量产并完成首批交付
日前,海辰储能∞Cell 587Ah 大容量储能电池在厦门总部基地正式量产交付。这一重要里程碑的达成,标志着储能行业正式迈入 “500Ah + 大容量电池” 时代,也充分彰显了海辰储能在储能电池制造领域领先且高质量的生产与交付能力。
넶3 2025-08-29 -
探索独立储能价值蓝海 海博思创上半年营收45.22亿 同比增长22.66%
2025 年储能行业的“分水岭”愈发清晰,随着 136 号文的落地,储能行业的价值评估体系与竞争逻辑重塑,推动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海博思创交出了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22.66%的亮眼成绩单,其战略转型路径不仅成为企业自身的增长密码,也折射出储能行业在市场化浪潮中的转型方向。
넶3 2025-08-29 -
常州市政府与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8月28日,常州市人民政府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推动未来更深层次合作,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宁德时代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市委书记王剑锋,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伟见证签约。
넶2 2025-08-29 -
GWh级战略合作!引领产业链迈向 “生态共融” 新范式
8月14日,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巡鹰新能源”)、浙江超威原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威原力”)、江西比沃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沃新能源”)在巡鹰新能源总部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超威原力总经理汤玉英、比沃新能源总经理李培、巡鹰新能源董事长褚兵等领导见证签约仪式。
넶3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