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小基站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页    通信基站    5G小基站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深入,我国在小基站的建设与应用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小基站作为提升网络覆盖和容量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城市公共区域、商业楼宇及交通枢纽等多个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小基站的分类及优势,分析5G小基站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小基站的分类及优势特点

5G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备高速率、低延迟和大连接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重要领域。在高人口密度区域和室内环境中,小基站被用于“补盲”,可以有效提升网络容量,成为推动网络信号升格全面覆盖的关键。

 

小基站分类

无线基站按照功率可以分为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小基站通常是对微基站和皮基站的统称,在产品形态、发射功率和覆盖范围等方面,都和传统宏基站有差异。从设备形态看,小基站又可以分为一体化和分布式,一体化基站是把基带和射频集成在一起,直接连接核心网,体积较小;分布式小基站则是基带单元、扩展单元、射频单元三级架构。

 

微基站(Microcell):部署在人流密集的室外场所,如公园、广场和交通枢纽等,其覆盖范围可从数百米扩展至1公里。具备较高的功率,能够提供较大的网络容量。

 

皮基站(Picocell):主要用于室内环境,如商场、酒店、办公楼等,覆盖范围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功率适中,旨在为高密度的用户群体提供稳定且高效的网络连接。

 

小基站优势

小基站以其独特的优势,在5G网络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5G网络的广泛覆盖和深度覆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高灵活性:小基站具备体积小、安装简单、功耗低、部署灵活、形态多变等特点,能适应集中部署、站点下沉等部署方式,有效解决各种室内建筑布局的覆盖难题。

 

低成本:小基站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室内场景和热点区域的覆盖,小基站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同时,小基站的低功耗特性也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

 

高网络容量:小基站支持高密度部署,能够显著提升网络容量,满足高数据流量需求。能提供5G多小区以及5G、4G双模同时部署的能力,能满足大部分场景使用需求,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

 

易于管理和维护:小基站通常采用集中管理和远程维护的方式,减少了现场操作的复杂性,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G小基站发展现状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截至2024年8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404.2万个。我国5G建设组网方式以“宏基站为主、小基站为辅”,随着宏基站站址建设趋向饱和,小基站已成为市场焦点。

 

国际国内设备厂商在5G小基站领域积极布局,推出了多款集成度高的小基站产品,以适应多种户外和室内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小基站解决方案。

 

国内运营商也在积极参与国产化基站的研发工作。目前,中国移动基于自研的“破风8676”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已成功研制出“灵云”全国产2TR、4TR单双模pRRU(扩皮远端射频单元)产品,并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外场试点测试。“灵云”5G云基站基于通用服务器平台,支持2TR/4TR多种容量配置,具有开放、云化、智能化等关键特征,可为公网或行业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数字室分覆盖,且成本比主设备分布式低,在满足千行百业“灵活定制、成本可控、部署敏捷、使用方便”等差异化需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5G小基站发展趋势

5G小基站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一是市场规模的显著增长。随着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小基站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根据行业组织小基站论坛(SCF)最新预测,2027年全球市场小基站的累计部署量将接近3600万个。

 

二是国产化的快速推进。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国产芯片和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将加快,支持小基站的自主可控发展。这将推动更多国产产品进入市场,提升我国在5G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三是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5G小基站的性能将实现显著提升,具体表现在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以及更广泛的覆盖能力上。同时,成本控制亦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降低研发与生产的成本,以及如何减少产品的能耗,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重点议题。

 

四是通算智融合的深入发展。5G小基站将支持集成智能化平台,实现网络调优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为高价值业务提供定制化确定性保障服务。硬件层面,将支持多品类异构加速卡的集成,满足多样化的算力需求。此外,通过通算一体联合编排技术,实现通用化GPU算力在传统通信与算力业务间的共享,推动5G小基站从单一的通信功能向通感算智融合演进。

 

 

总结

5G小基站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技术发展潜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5G小基站将在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来源丨中移智库

2024年10月29日 15:12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 昆工科技全球首个“储备一体”系统通电完成

    近日,昆工科技深度参与的全球首个铝基铅炭电池“储备一体”系统,在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算力中心——河南郑州航空港区锦荣信息科技产业园的河南空港智算中心成功完成通电。该系统部署于该中心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全国首个应用“储备一体化”架构的智算中心项目。

    0 2025-11-26
  • 科技新突破 | 国内首套铁路轮渡移动储能电站成功验收,正式落地!

    2025年11月15日,广州铁路局集团公司科委办在海口组织召开了《铁路轮渡移动储能电站研究》(立项编号:202K066-N)科技成果技术评审会。

    1 2025-11-25
  • 森克创能成功中标中国铁塔水系锌基电池研究项目,共克低温难题!

    森克创能(江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轮激烈角逐,凭借在锌电池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创新的解决方案以及卓越的综合实力,成功中标“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基于通信用电池及能源大数据研究-水系锌基电池研究采购项目”!

    5 2025-11-25
  • 招中标周报:招标26.94GWh,中标4.71GWh,锂电EPC中标均价1.08元/Wh,储能系统均价0.8元/Wh

    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储能分会及时代储能网采集储能招中标项目数据统计分析(11月17-23日),本周储能招中标项目共53个,其中,招标项目43个,总规模合计9.47GW/26.94GWh,按照不同技术路线类型区分,锂电储能41个、压缩空气储能1个、飞轮储能1个。中标项目10个,总规模合计1.48GW/4.71GWh。

    6 2025-11-25
  • 国际能源署:全球数据中心投资有望首超石油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年度旗舰报告《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下称《展望》),《展望》中提到了一个新趋势:全球投资者对数据中心的热情,将使得该领域有望获得5800亿美元的投资,超过对石油领域的投资(约5400亿美元)。

    8 2025-11-25
  • 甘肃张掖市旭储景能200MW/800MWh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竣工

    11月20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旭储景能200MW/800MWh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竣工仪式在项目现场举行。

    5 2025-11-25
  • 广州白云:新型储能制造业项目建设最高可奖2000万元

    11月20日,广州市白云区在2025年“储云杯”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大会上发布《广州市白云区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新型储能制造业项目建设、支持产业科技创新、打造“以赛聚能”招引体系、支持多元应用场景落地等十条扶持措施。此次制定的《若干措施》旨在为白云区新型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更符合白云区自身实际情况,更贴合企业发展需求,也更务实而更具可操作性。

    5 2025-11-25
  • 天合储能Elementa 2 Pro赋能北美储能项目收益确定性

    近日,天合储能联合PV Tech与Energy-Storage News举办网络研讨会,阐述Elementa 2 Pro如何通过全栈自研体系、系统级集成验证和可融资性保障,为北美大型储能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可预期收益。北美市场面对需求增长与法规迭代,行业转向关注“如期通过、按期交付、长期可控”的确定性,以克服电芯一致性差、衰减模型不透明及NFPA、UL标准更新带来的审批风险。天合储能在常州、滁州和盐城建成25GWh产能,覆盖电芯到系统集成,并设置中国、欧洲和北美系统集成中心,强化全球交付可确定性。

    8 2025-11-25
  • 晶科科技加速发力新型储能,在建及储备项目规模超10GWh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装机比重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占全国发电总量的约35.2%。风光发电的波动性使得储能成为不可或缺的调节手段。

    14 2025-11-25
  • 远景能源英国1.36GWh项目获21.3亿元银团融资

    2025年11月5日,英国储能开发商Statera Energy宣布,其位于大曼彻斯特特拉福德低碳能源园的Carrington Storage储能项目完成融资。

    12 2025-11-25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