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竞逐下一站?构网型储能地位或凸显|直击INES2024

首页    首页头条要闻    储能行业竞逐下一站?构网型储能地位或凸显|直击INES2024

①构网型储能受到关注,会上多位专家提到,构网型技术+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刚需,解决电网主动支撑能力不足问题的关键就是构网型技术;
②构网型储能目前无统一定义,当前尚处于早期阶段,规模化运用尚存难题。

 

储能行业“内卷”焦虑下,新技术突破受到关注。在2024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INES2024)上,《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不同于较为冷清的展会现场, 一场有关“构网型储能电站”的会场内座无虚席,不少参会人士站在门边或过道上听讲。

 

“构网型技术目前属于高新技术,不是当前很多低端技术厂商能做的。随着新的政策出来,未来构网型储能肯定是刚需,大家都是来参加学习的。”现场,有参会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今年6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到,在西北网架结构薄弱的区域,应用构网型新能源,可为电力系统提供转动惯量,提升新能源的瞬间功率支撑能力,提升系统的短路比,从而允许电网接入更多新能源。

 

地区来看,2023年以来,西藏、新疆、宁夏等地接连发布新能源项目中构网型储能的鼓励或强制配置政策。其中,西藏要求保障性并网光伏项目+储能项目需按要求加装构网型装置。新疆提出要积极探索建设构网型储能,构网型储能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年度新型储能规模的20%。

 

政策加持下,2023年至2024年6月,国内构网型储能项目累计实现招标总量2.3GW/7.6GWh。其中2023年全年招标总量1.3GW/4.6GWh,2024年前6个月累计实现招标1GW/3.1GWh。伴随国内西北、西南等区域新能源电力消纳压力加大,构网型储能项目量有望持续增加。

 

“全面构网时代即将到来,‘构网型技术+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刚需。”会议现场,多位参会专家提到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成为必行趋势,构网型储能将逐渐凸显其重要性。

 

▍何为构网型储能?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文宇良提到,新型电力系统目前主要面临三个点:一是惯量支撑不足;二是电压支撑不足;三是频率支撑不足,而解决电网主动支撑能力不足问题的关键就是构网型技术。

 

“新能源渗透率高、电网薄弱的地方,电网支撑能力弱,容易发生频率、电压失稳进而威胁电网安全,构网型储能可以通过输出大功率输出(10s内300%额定功率)起到主动支撑电网的作用。”西安西电电力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当前业内并未对“构网型储能”有统一的定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惠东提到,储能并网控制包括电网跟随型/支撑型/构建型。目前对“构网型储能”尚无统一的技术要求,“构网”本质是一种面向电力电子设备的控制技术,控制目标是维持内电势相量恒定或接近恒定。

 

南京南瑞继保电器有限公司是国内率先提出构网概念的企业,该公司储能行业总监缪楠林表示,目前构网型储能具备“理想”同步电压源特性,可以发挥传统发电机作用,实现同步运行、瞬时相应有功无功变化、惯量支撑,以及调频调压等功能,还具备优于传统发电机的特点,包括:系统支撑能力更强、系统稳定能力更强、系统调节速度更快、系统黑启动更快。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工时伯年表示,构网型技术在弱系统频率电压主动支撑、交流保护适应性、宽频阻抗特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构网型技术有望在不同电网场景下获得推广应用。

 

但不同场景对技术需求不一。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文宇良提到,其中西北能源基地(新疆、西藏)国家大电网末端、电网极弱、随着新能源占比提升,系统要维持稳定运行,构网型技术是刚需。西南、甘陕蒙、三北能源基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互补,部分地区渗透率大于50%,风光储调节能力和主动支撑能力要求更高,构网是重要手段。东部负荷中心及离网微系统,在配电网、工商业/园区微网、海岛等离网系统中,构网型储能是系统稳定剂。

 

▍行业尚处于初期阶段

当前,构网型储能发展提速,包括华为数字能源、南瑞继保、科华数能、许继电气等企业均在该领域取得相关进展。不过,与会现场人士提到,其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化运用尚存一定难题。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游力提到,构网型储能在器件性能、机组稳定性、场站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尚存难题。“构网型储能被普遍认为是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但还缺乏相应的统一标准和规范,需针对应用场景细分,同时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调度机制和盈利机制,在发挥支撑电网的同时获取合法收益、推动储能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工时伯年表示,在实际推广并走向规模化应用过程中,还需进一步研究暂态过程中如何兼顾保护适应性和满足电网不同类型稳定性需求的控制策略。

 

同时,未来一方面数量众多的跟网型变流器与数量众多的构网型变流器并存,另一方面构网型与构网型之间在控制模型、关键参数等方面存在差异,电网动态特性更为复杂,系统层面的协同控制值得深入研究。

 

构网型储能过载能力被多位专家提及。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探设计院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高级工程师刘冠辰提到,国内尚无构网型储能过载能力的明确规范要求,新疆自治区《关于组织上报2023年独立新型储建设方案的通知》要求,构网型储能具备300%额定电流10秒短时过载能力。现阶段,一般通过超配PCS数量达到过载要求,例如,某50MW/100MWh构网型储能项目,PCS单机过载能力为1.25倍,配置数量为跟网型的2.4倍,实现三倍过载能力。

 

“现如今条件下,储能电池成本越来越低,PCS成本越来越高,如何降本也是未来比较重要的问题。”

 

对于构网型储能的发展,刘冠辰给出四点建议,包括:新技术的应用需要积极与设备厂家、电网公司及电科院等单位进行技术交流与研讨,明确储能控制、保护、调度策略。构网型储能系统相比于常规电化学储能设备数量增多,占地面积增大,其中构网型高压直挂储能系统需要考虑电抗器、水冷机组等设备布置。

 

“推动构网型储能在主流大电网仿真平台上的建模、开发,支撑工程规划的建设,我们对构网型储能的需求一定要进行定容分析,规模过大也会对电网造成失稳影响。构网型储能项目工程投资相比于传统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较高,建议建立构网型储能参与对惯量支撑、紧急调频支撑、以及黑启动等多种辅助服务制度及评价体系。”刘冠辰如是说。

来源:财联社

2024年7月21日 10:45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 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在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同比增速达32.8%

    7月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统计数据表明,“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1 2025-07-17
  • 5MWh液冷储能系统正式实现德国造!

    近日,国轩高科旗下储能产品Gotion Grid 5MWh 液冷储能系统正式获得由 TÜV 南德意志集团颁发的欧盟电池法规(EU)2023/1542 合规认证证书,并已依托德国哥廷根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量产。这一 “认证 + 制造” 的双重突破,为国轩深耕欧洲储能市场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其储能技术在欧洲能源转型中加速落地应用。

    2 2025-07-17
  • 告陕西电力市场经营主体书

    2025年1月1日起,陕西电力现货市场启动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叠加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及电煤价格下行因素影响,省内电力交易整体价格持续下探,售电公司在批发市场的累计购电均价从1月0.362元/度下降至6月0.339元/度,降幅达0.023元/度;但是零售用户从售电公司购电的平均价格仅下降0.003元/度,部分零售用户从售电公司购电的价格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0.364元/度)。目前超过49家售电公司的售电均价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1.05倍,还有众多零售用户的购电成本高达市场均价1.1倍以上,甚至部分售电公司购销价差高达0.1元/度以上。

    1 2025-07-17
  • 历史性一刻!全国用电负荷首破15亿千瓦,再创新高!16省电网已36次刷新纪录!

    全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迎来最关键挑战!据国家能源局7月16日发布的消息,当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大关,达到惊人的15.06亿千瓦,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0 2025-07-17
  • 黑石250亿押注数据中心与电力

    7月15日,谷歌和黑石集团(Blackstone)在宾夕法尼亚州能源与创新峰会上宣布了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重大投资,两家公司各自承诺投资250亿美元。

    4 2025-07-17
  • 100MW/200MWh丨峨边县百兆瓦级混合储能电站项目正式签约

    2025年7月16日下午,港青能源常务副总经理杨鑫受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邀请,出席“‘绿动未来·智汇峨边’县域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论坛”活动。

    2 2025-07-17
  • 中国提出的全球首个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7月16日从中国市场监管部门获悉,由中国提出的全球首个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提案近日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立项。该提案得到德国、日本、芬兰等国的支持。

    3 2025-07-17
  • 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

    7月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统计数据表明,“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2 2025-07-17
  • 210MW/400.5MWh!湖北黄石储能电站EPC招标!

    7月16日,鹏辉力赫(黄石市下陆区)210MW/400.5MWh储能电站项目招标公告发布。

    3 2025-07-17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