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尽头是储能,储能的尽头又是什么?
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在图像识别、语言处理、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都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chat-GPT、SORA就是AI应用的产物。与此同时,AI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巨大的挑战,我们国家的“西电东送”、“东算西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战略考量。近期有专家说“AI的尽头是储能”,主要也是强调在AI技术持续进步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能源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一、AI的发展需要储能的能耗支撑
“AI的尽头是储能”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1. AI的发展是对能源效率的挑战:随着AI算法的复杂性和数据处理量的增加,计算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进而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因此,如何在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了AI技术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 高效储能技术发展于AI产业意义非凡:储能技术能够解决能源的时间分配问题,即在电力供应过剩时储存能量,在需求高峰时释放能量,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对于AI来说,高效的储能技术可以保证其运行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的情况下。
3. 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储能技术为AI提供目标支撑:在追求AI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必须考虑到环境的可持续性。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有助于实现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4. 储能技术对于AI来说需要做经济成本的考量:大规模的能源消耗对经济成本也有重大影响。储能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浪费,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也就是说,提到“AI的尽头是储能”,并不是说AI技术的发展将会终止于储能,而是强调在AI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必须重视和解决能源消耗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在提升储能技术的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只有解决了能源问题,AI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加健康、可持续。
二、多数人认为AI的尽头是算力
实际上,很多人觉得AI的尽头是算力,毕竟一方面AI发展的基础就是算力,而当下AI应用和大模型在很多地方的发展确实算力的限制。而且,基于此还有更多关于“AI的尽头是算力”的判断因素:
1. 算力是AI发展的基础: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运行,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算力越强,AI模型处理数据的能力越强,学习的效果也越好。
2. 算力的限制:当前AI的发展受到算力的限制。随着模型规模的扩大和算法复杂度的增加,对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如果没有足够的算力支持,AI的发展将受到制约。
3. 算力的竞竞争:在AI领域,拥有更强大算力的公司或国家可能会获得竞争优势。因此,算力成为了衡量AI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4. 算力的投资:为了提升AI的性能,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在算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这些投资往往成为了评价AI发展的重要依据。
中科金渚AI团队认为,单纯的算力提升并不能解决AI的所有问题。除了算力,还有几个方面因素决定了AI发展的空间,主要包括:算法优化,算法的效率直接影响算力的使用;数据质量,拥有高质量的数据集可以显著提升AI的性能;能源效率,寻找更高效的计算方法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此外,应用场景也是一个决定因素,AI的价值在于其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实际效果,而不仅仅是算力的提升。
这样看来,虽然算力在AI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其他因素也同样关键。AI的尽头不仅仅是算力,而是在算力、算法、数据、能源效率和应用场景等多方面共同进步和融合的结果。
三、思维差异下的AI未来洞悉
专家和大多数人在AI的尽头是储能还是算力这个话题上的思维差异,主要源于对AI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潜在挑战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这主要源于深浅不同的专业背景、特定的行业或应用场景视角、差异化的能源与环境意识,以及对AI发展的风险理解与管理认知。
随着技术的发展,专家可能会一眼看到储能技术在AI中的关键作用,如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这些都需要高效的储能技术来支持。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算力在AI中的作用,因为算力的提升是可见和直接的技术进步。同时,普通人可能对储能技术的理解相对有限,不太能感受到其在AI发展中的重要性。
综合来看,专家可能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AI发展的各个方面,而大多数人可能更侧重于直观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效果。对于AI的未来,有个共同点是,大家都认可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许5年后的世界与当下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四、AI爆发增长下,储能的尽头又是什么?
储能技术是能源转换、存储和应用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专家提出“AI的尽头是储能”的观点,主要是因为随着AI技术的发展,对能量的需求和消耗也在急剧增加,而储能技术是支撑这种增长的关键。然而,储能技术本身也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它的尽头可能指向以下几个方向:
1. 效率极限:储能技术的效率提升有其物理和化学极限。例如,电池的库仑效率和能量密度在理论上有一个天花板,这意味着未来储能技术的效率提升将越来越困难,尽管通过技术创新可能不断逼近这些极限。
2. 成本下降:储能技术的成本是其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生产,储能技术的成本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使得储能成为更加经济实惠的能源解决方案。
3. 安全性:储能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其长期应用的关键。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未来的储能技术需要更好地解决泄漏、火灾等安全风险。
4. 可持续性:储能技术需要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实现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储能技术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其原材料的供应、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以及废弃物处理等问题。
5. 智能化:与AI技术的结合,使储能系统更加智能化,能够根据需求自动调节能量存储和释放,提高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响应速度和整体效能。
6. 多能融合:储能技术不仅仅是电能的存储,未来的储能系统可能需要同时处理多种能源,如热能、机械能等,实现多能互补和综合利用。
7. 系统集成:储能技术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到能源系统中,与其他能源技术(如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等)紧密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能源网络——特别是工商业微电网场景的应用体系。
也许我们肉眼可见的是,储能技术的尽头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目标,而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涉及到效率、成本、安全性、可持续性、智能化和系统集成等多个方面的持续创新和进步。中科金渚AI团队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储能技术将引领能源领域走向更加高效、安全、智能的未来。
五、基于AI发展,未来的储能创新方向
那么,不管是AI的发展尽头还是储能乃至能源的发展尽头,基于双方目前都在一定场景内的飞速发展,储能和能源领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发展和创新,并产生与AI等应用领域的相互推动力:
1. 智能化电网:AI技术可以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提高能源分配的效率。通过预测电力需求和供应,AI可以帮助电网运营商更有效地管理资源,减少能源浪费。当下流行的工商业新能源与储能项目应用,就代表了这个方向。
2. 可再生能源的集成与优化:随着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AI可以帮助预测这些能源的产量,并且在电网中智能地分配这些能源。例如,利用AI优化光伏发电站的功率输出,根据天气情况和电力需求调整能源生产;更高层级的应用则是源网荷储和微场景的虚拟电站——数字化和AI在其中功不可没。
3. 能源效率的提升:AI可以分析建筑或工业消耗的能源数据,提供节能建议,实现能源使用的最优化。在智能家居中,AI可以自动调整设备运行,以实现能源节约。
4. 智能存储系统:为了应对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需要发展高效的能量存储技术。AI可以在储能系统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优化充放电策略,提高储能效率。当前特别是储能和汽车动力电池,BMS系统就需要AI在其中赋能。
5. 智能运输系统:在电动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中,AI可以优化动力电池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同时,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减少能源浪费,提高道路运输效率。
6. 预测性维护:AI可以分析电力系统、风力发电机或电池等设备的运行数据,预测潜在的故障和寿命,实现预防性维护,减少能源损失。
7. 碳足迹监测与减少:利用AI监测和分析各类活动(如工业生产、交通出行等)的碳排放,提供减排策略,有助于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8. 跨行业融合创新:能源领域应与信息技术、制造、交通等其他行业相结合,通过跨行业的融合创新,推动能源领域的智能化发展。以前马云说,每个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现在完全可以说,未来的每个实体都是能源公司或虚拟电厂。
总的来说,AI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有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智能化管理、优化能源使用、提高储能效率等方式,推动能源领域的转型和创新,实现更加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发展。
来源丨中科金渚
-
-
海辰储能2026届校园招聘火热进行中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绿色能源已成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作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来,便以非凡的视野和坚定的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一体化储能解决方案供应商,用科技的力量让绿色能源惠及全人类。
넶1 2025-09-29 -
AI能耗将暴涨10倍 双登股份卡位AIDC储能核心环节
随着AIDC(智算中心)规模扩大、单位能耗提升,相关备电与储能系统的需求有望呈几何级增长。双登股份作为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数据中心储能核心供应商,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넶1 2025-09-29 -
超1亿!全国首个级联型高压半固态磷酸铁锂独立储能项目
近日,智光储能中标广东华电汕尾储能项目级联型高压半固态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项目,该项目是全国首个采用级联型高压技术与半固态电池结合的调频型独立储能电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新型储能技术应用与电网安全保障方面迈出关键一步。项目兼具科研示范与规模化应用价值,将为区域新能源消纳与电网灵活调节提供重要支撑。
넶1 2025-09-29 -
正泰电源|突破一次调频市场 日本储能项目接连落地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日本电网升级需求下,催生出高价值的一次调频市场 —— 该市场仅允许通过日本电网要求的JET测试,且响应时间2S以内的电源接入,而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毫秒级响应能力,使其成为少数能满足这一苛刻标准的选择。
넶3 2025-09-29 -
韩国国家网络中心锂电池起火,火势持续22小时,647个政府系统瘫痪
当地时间9月26日晚,韩国中部城市大田的国家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在维护作业时,锂电池爆炸起火,最终致使647个政府系统陷入瘫痪,政务及民生服务大面积受阻。火势虽于次日被扑灭,但系统恢复时间仍未确定。
넶12 2025-09-28 -
清华大学开发出600Wh/kg锂电池:密度提升3倍 不怕针刺、烘烤
9月27日,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教授团队近日在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能量密度达604Wh/kg的高安全聚合物电池,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넶9 2025-09-28 -
-
超1GWh电池材料!旭派动力与派能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近日,浙江旭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旭派动力”)与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派能科技”)正式签署重要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新能源动力领域的合作迈入全新阶段。
넶7 2025-09-28 -
国科能源电芯成功通过GB 44240新国标认证
近日,国科能源自主研发的280Ah与314Ah磷酸铁锂电芯成功率先通过强制性国家标准《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GB 44240-2024)认证,成为首批获得认证的企业之一。这标志着国科能源储能电芯产品在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兼容性方面全面达到国家最新强制标准,为大规模储能项目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넶7 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