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储能商业模式,实施基于性能的支付机制是关键

首页    首页头条要闻    重构储能商业模式,实施基于性能的支付机制是关键

在当前电化学储能行业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不切实际的宣传和价格竞争的短视行为,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不切实际的宣传在储能行业中尤为突出。许多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和投资,常常夸大其产品的性能,尤其是储能系统的循环寿命。目前市场上有宣称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循环寿命可达8000次以上,然而这一数字大多基于理想条件下单一电芯的测试结果,而忽略了实际应用中的复杂因素。事实上,电芯的循环寿命会受到温度、充放电倍率及深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数千甚至数万颗电芯串并联使用时,由于系统的短板效应,整体储能系统的寿命通常远低于单个电芯。在一个用户侧的储能项目中,不到一年的运行时间内,系统性能已衰减超过6%。若以每天两次充放电计算,预计整个系统的循环寿命只能达到约2000次(80%EOL下),与宣传的8000次相去甚远。

 

其次,价格战在储能行业同样盛行,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强制配置储能的政策推动下,市场主要关注点变成了成本,而非系统配置的合理性和科技创新。很多时候,低价储能系统牺牲了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主动均衡技术、独立的均衡线束配置、优质的PACK材料选择、插箱消防安全措施以及温湿度控制技术等关键配置。这种以价格为中心的市场导向抑制了技术创新,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在国内某省份对新能源强行配储进行每天一充一放的调度,原本是按照新能源装机10%配置1小时的储能系统,调度一年后,储能系统只能按照额定功率充放电40分钟,其衰减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此外,储能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也日益严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个行业,其中许多人对行业本身的了解甚少,这就导致了一些头部企业开发的产品被广泛复制,而缺乏对原设计的深入思考和必要的改进。这种模仿而非创新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混乱,削弱了行业的创新激励,限制了技术进步的可能性。

 

最后,要从根本上解决电化学储能市场的乱象,重构储能的商业模式成为关键。目前国内的共享储能主要依靠新能源租赁费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这种模式并未将费用与储能系统的运行性能挂钩。这种脱节现象导致了市场上劣质产品的泛滥,劣币驱逐良币,从而损害了行业的长期发展。

 

为此,建议实施基于性能的支付机制。根据储能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发挥的作用和表现来支付费用,确保储能的收益与其提供的存储容量、运行效率,响应时间等功能直接相关。这种性能挂钩的支付模式不仅可以激励供应商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还能促进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

 

此外,加强监管和执行行业标准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政府应当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和性能标准,确保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在公平的条件下竞争。加大对不实宣传的处罚力度,确保业主能够获得真实可靠的产品信息。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期望电化学储能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而真正实现技术进步和市场的健康成长。这不仅符合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也响应了全球对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呼声。

来源:沈聪工作室

2024年4月17日 13:55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