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地区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接入方案获批复

首页    行业动态    冀北地区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接入方案获批复

2025年10月30日,由经研院设计中心承接的河北交投康保县400兆瓦构网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接入系统设计方案正式获得批复。这一重要进展,标志着冀北地区首次实现了构网型储能系统与电网的正式连接,不仅为区域新能源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更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工程典范。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风电、光伏等间歇性、波动性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对电网稳定运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冀北地区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区域,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高。然而,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也带来了系统惯量下降、电压波动、频率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能源的高效消纳与电网安全。在此背景下,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示范应用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关键路径。

 

构网型储能技术被广泛视为支撑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稳定运行的“革命性”技术手段。与传统“跟网型”储能系统被动响应电网指令不同,构网型储能具备主动构建并维持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的核心能力。具体而言,它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为电网提供必要的惯量支撑和阻尼作用,有效抑制系统频率波动;其强大的电压构建能力还可增强电网的短路容量,显著提升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和动态稳定性。该技术对新能源渗透率较高的电网环境具有特殊意义,能够有效改善电网稳定水平,提高新能源的并网规模与利用效率。

 

在河北交投康保县400兆瓦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经研院设计中心面对技术空白与工程挑战,组建了专业团队,从多维度系统推进研究工作。首先,设计人员深入分析了构网型储能对电网电压稳定的支撑机制,通过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与仿真系统,明确了其在各类运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特性,为接入系统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其次,团队紧密结合冀北区域电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新能源消纳需求,确保技术方案既满足当前运行要求,又适应未来电网结构演进与能源结构优化。此外,设计人员充分利用构网型储能的主动电压支撑与快速功率调节能力,开展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设备选型、系统配置、控制策略等关键因素,最终形成了兼顾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与经济性的接入系统设计方案。

 

通过系统攻关,设计团队成功解决了构网型储能接入系统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包括并网点选择、系统阻抗匹配、保护配合策略、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等,高质量完成接入系统设计报告,并顺利通过评审获得批复。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经研院设计中心在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水平,也为构网型储能在冀北地区乃至更广范围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项目的顺利推进具有多重意义。在技术层面,它验证了构网型储能在实际电网环境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后续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积累与实践经验。在行业层面,这一突破将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加速其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推广转变。在电网发展层面,康保项目的实施将显著增强冀北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与运行稳定性,为区域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展望下一阶段,经研院设计中心将以此项目为契机,持续深化“绿色希冀”品牌建设,进一步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工程实践。一方面,中心将加强对构网型储能系统优化控制、多能协同运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前沿技术的攻关,持续提升技术成熟度与经济性;另一方面,将积极总结项目经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促进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经研院也将紧密跟踪新能源发展趋势与电网需求变化,积极探索构网型储能与数字化、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总之,河北交投康保县400兆瓦构网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接入系统设计于2025年10月成功获批,不仅是经研院设计中心技术实力的一次集中体现,更是我国构网型储能技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随着此类项目的陆续落地与技术的不断进步,构网型储能必将在未来能源体系中扮演愈加关键的角色,为能源革命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丨能源圈

2025年11月11日 10:08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