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储能电站扩容工程投运

首页    钠电池    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储能电站扩容工程投运

10月14日,随着最后一组储能舱完成并网调试,位于南宁市武鸣区的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二期扩容升级工程于日前正式投运,为绿电高效消纳注入“钠电动能”。

 

坐落在绿野之中的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十几组电池舱、储能变流舱、升压舱等组成更大规模的白绿格子方阵。电站主控楼里,技术人员通过电子大屏可实时监控储能电站运行情况,电池总容量、电池健康度、充放电的性能指标,以及频率、电压、有功功率等实时参数清晰可见。

 

“这是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它就像一个大型的‘城市充电宝’。经过这次扩容,电站在用电负荷低谷时段,每充满一次,可以储存5万度绿色电力;在用电负荷高峰时段,这些电力释放到电网,可满足1.2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南方电网广西南宁供电局高级工程师罗传胜介绍,扩容后的电站年充放电次数可达600次,每年可新增消纳风光电量约30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9000吨、减排二氧化碳1.35万吨,可满足约2万户家庭一整年的用电需求。

 

据了解,一期工程自2024年5月投运以来,已累计存储并释放超130万千瓦时绿电。二期工程在一期10兆瓦时投产规模的基础上,规划建设40兆瓦时,投运后项目规模达到50兆瓦时。

 

电站的建设与升级,始终围绕技术突破与实用化推进,二期扩容并非简单的容量叠加,而是通过技术升级、场景适配与效益提升,实现从技术验证向系统优化的深度跃升——

 

性能更优、成本更低。升级版储能系统采用新研发的240安时钠离子储能电池,容量较一期提升14%,系统成本降低近20%,进一步缩小与成熟储能技术的经济差距。

 

系统集成创新。电站采用高压储能系统方案,不仅降低了设备损耗,还使整体可靠性有效提升。

 

单舱容量从一期的2.5兆瓦时跃升至3.7兆瓦时,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储能密度和整个电站的规模效益,全方位提升了钠离子电池储能的实用价值。

 

在特定场景中更具优势。钠离子电池在-2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接近90%,高温下不易热失控,适配广西气候特点;有的材料体系能带来1万次以上的循环寿命,高于部分锂电类型,更能承受新能源消纳所需的高频充放电。

 

有关专家指出,电站二期扩容升级工程的意义,远超单一项目的装机扩容,更在于为我国新能源发展提供资源安全与技术自主的双重保障。电站采用的核心材料、系统集成技术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团队已形成60项发明专利,制定3项行业标准,填补了钠离子电池储能领域的技术空白,让我国在储能技术竞争中占据主动。

来源丨广西日报

2025年10月15日 14:04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