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撞上大热“低空经济”,电池企业都在超前布局!
设想一下,在冬日清晨,喝上一杯由无人机送达的、热气腾腾的现磨咖啡;在拥堵的晚高峰,搭乘“空中出租车”穿越城市轻松归家;闲来无事,搭乘水陆空三栖飞机,体验一场“陆海空”全方位立体观光……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神奇场景,如今正逐步成为现实。
推动这些场景成为现实的,正是近年来越来越热的“低空经济”
说起低空经济,这可是2024年的大题材,从年初到年末一直热度不减:
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2月25日,国家发改委牵头等多部门正式成立低空经济司,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立下了一座关键里程碑……
01、什么是低空经济?
如何定义低空经济?
所谓低空经济一般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它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继数字经济后又一新兴经济形态。
与通用航空经济相比,低空经济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低空”的范围限定,关注的是在低空空域的航空飞行活动,还是以通用航空为主体。既承继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
相比通航经济,低空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技术经济性更高。低空经济更加突出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新能源航空动力技术、无人驾驶航空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无人机、eVTOL、飞行汽车等创新型航空器成为主要载体。
2、通航经济的应用场景相对较为固定,主要集中在载人、载货的公共航空运输以及农林渔业、抢险救灾等专项用途;而低空经济能够赋能千行百业,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且多样化。
3、低空经济融合经济性更广。开发利用低空空域潜力,有助于培育形成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构建“低空+地面”高水平融合联动的经济生态创造了条件。
02、为什么需要发展低空经济?
发展低空经济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发展低空飞行经济相关产业,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6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到2026年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超过2万亿元,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2.促进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低空经济可以有效弥补地面空间的不足,充分利用垂直空间,打造立体化的交通格局,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提升社会效率:如无人机配送相比人工配送更迅捷,可提高物流等行业的效率。
4.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相关行业对于飞行员、飞控手、飞行器研发等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某公司目前有一百三四十位飞行员。低空(业务)开展之后,飞行量变多了,公司也在增派人手,增加技能的培训。
根据业内数据估算,目前低空经济催生出的新岗位,仅无人机操控员这一项就有100万的人才缺口。
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则预测:随着低空经济与农林植保、巡检、测绘、气象、环保、应急等领域的加快融合,需要无人机的操控手数量很大,(未来)eVTOL的操控员需求也非常大。
03、2024年,低空经济“起飞”!
2024年被看作是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多部委密集出台低空经济相关部署,全国各地积极出台政策抢抓风口,竞逐打造“低空之城”。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工作议程,超100座城市密集出台了低空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例如上海计划到2027年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等完整产业体系,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安徽计划到2025年打造30个低空标杆应用场景,建设五个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有了政策的明确支持,近年来,低空经济赛道受到了大量资本的青睐,尤其是国资和政府基金,正成为低空经济投资的主力。
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安徽、江西、重庆、广州、贵阳、武汉、苏州、无锡、沈阳等十个省市发起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其中,规模最大的达到200亿元,总规模已超千亿元。
与此同时,众多实力雄厚的国资企业纷纷组建平台公司,涌入低空经济赛道。其中,数据显示,广东仅2024年以来,就有约40家国企(包括省属国企及地方国企)入局低空经济赛道……
可以说,国内低空赛道上,正挤满了国资及政府投资人。国资的加速参与无疑将对低空经济的中长期快速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加持下,2024年以来,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空前火热。最典型的就是,低空物流配送已呈现常态化:
数据显示,目前美团无人机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开通53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40万单;顺丰控股旗下丰翼无人机累计已在全国开通600多条航线,累计飞行110多万架次,运输货物620余万件;11月“浙江嵊泗列岛—上海”无人机物流常态化配送业务正式开启,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航线也已开通数十条……
此外,城市空中交通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深圳北站东广场的直升机坪投入使用,乘客从这里登机可实现1小时内到达粤港澳大湾区90%以上地区,“空中巴士”小程序受到关注,eVTOL的商业化运营也备受期待。
04、没有储能产业,就没有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很重要的是要发展储能产业,如果没有储能产业不可能有低空经济”,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在2024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上明确提出的。

“没有储能产业,就没有低空经济。”陈院士的这一论点是如何得出的?
原来,储能产业看似与低空经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实际上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1、换电储能一体化——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油站与换电站、充电站的结合,已初步展现了储能的力量。通过能源互联网和低谷电进行储能,既优化了电力资源的使用,还为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提供了坚实保障。
试想一下,如果将这一理念延伸至低空经济,电动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续航里程焦虑将迎刃而解。换电储能一体化将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创新点,让电动飞机能够飞得更远、更经济。同时,利用谷电储能的“充电宝”模式,将进一步提升电动交通工具的经济性,为低空经济的普及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构建储电、换电与充电相结合的基础设施网络,已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当然,这还只是储能产业与低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一个方面。在另一方面,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eVTOL,也吸引了众多储能企业的目光。
2、eVTOL电池,储能大佬已纷纷布局!
何为eVTOL?eVTOL的全称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以电力为主要动力、采用分布式电推进技术、能够垂直起降的新型航空器,有着载人与载物之分。
eVTOL可以看作是民航、直升机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技术融合的创新产物。与传统航空器相比,eVTOL不需要跑道和机场,安全性高、成本低、噪声低且零污染,尤其在50-200km的中短途出行范围具有很高的便捷性和经济效益。
根据华兴资本的测算,假设一款5座商用的eVTOL,其从虹桥机场到浦东机场的单人票价为200元,那么预计该型号eVTOL的单机年经营利润可达200万元,运营利润率高达28%,且固定资产回本周期仅为4.3年,远低于民航飞机平均超过10年的回本周期。
基于这一票价假设,进一步比较eVTOL与地面交通(包括驾车/经济型打车/专车/高铁)和直升机在不同航程下的经济效益,可得到:
以上海虹桥机场到浦东机场的55公里短途行程为例,eVTOL以13分钟的飞行时间和200元的价格,不仅提供了远超驾车的效率,也比专车更具经济性。
以上海虹桥机场到苏州湾候机楼的87公里中等距离为例,eVTOL的票价远低于直升机和打专车,虽然价格略高于高铁加打车,但时间效率的优势使其更具吸引力。
对于上海虹桥机场到无锡硕放机场114公里的较长距离,eVTOL的票价远低于直升机和打经济型快车,虽然高于高铁加打车的价格,但其时间效率的优势依然使其成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选择。
种种优势表明,eVTOL有望成为高铁、地铁、出租车等地面交通的有效补充,甚至成为替代方案。
然而,据多名业内人士透露,电池性能仍是制约eVTOL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与传统的电池应用相比,eVTOL需要搭载具备高能量密度、长续航、快速充电和高度安全性的电池系统,用于低空飞行器的电池能量密度最好达到300Wh/kg以上,某些应用场景要达到400Wh/kg以上,但目前成熟电池的能量密度基本在200Wh/kg左右,远远未能满足其需求。
在这一赛道,在电池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积累和创新的储能企业显然更具优势。盒子梳理发现,近年来,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多家电池厂商均已在低空经济领域有所布局。
具体来看:
1、宁德时代:2024年8月,储能行业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与中国eVTOL领域头部企业峰飞航空,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独家投资数亿美元,共同开展eVTOL航空电池的研发工作。双方将结合各自的资源与技术优势,提升eVTOL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性能表现,支持eVTOL更长的飞行距离和更高的载重量。
2、亿纬锂能:亿纬锂能在eVTOL电池领域布局较早,已配合相关企业进行了三年研究工作。2024年6月,亿纬锂能首次公开宣布推出其全新eVTOL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20Wh/kg,保证7000次以上的循环使用次数,并已向海外航空合作伙伴交付了A样品,并正在协助其获取相关航空体系的认证。
3、国轩高科:2023年12月,国轩高科与eVTOL领域的龙头企业亿航智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基于eVTOL产品的动力电芯、电池包、储能系统和充电基础设施。双方将打造符合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标准的高性能eVTOL动力电池解决方案。
4、孚能科技:2024年8月,孚能科技董事会秘书张峰公开表示,通过搭载孚能科技高能量密度的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可以使电动飞行器实现能量密度285Wh/kg、最高时速320km/h、单次最长巡航250km、电芯可实现10000次以上工况循环。据其透露,目前孚能科技320Wh/kg电芯即将量产,350Wh/kg电芯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
据恩力动力董事长戴翔指出,电池环节预计将占到低空经济市场15%—20%的份额,以当前低空经济万亿元市场规模计算,电池行业将获得1500亿元—2000亿元的增量市场!
可以预见,有着先发优势的储能企业,将在在低空经济尤其是eVTOL的新赛道上实现快速发展和壮大。
05、结语
经过2024年一年的孕育与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链各环节的方向已逐渐清晰。展望2025年,据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预测,2025年将是低空经济全面推进之年,路径会更加清晰,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将会集中规划建设,一些行业标准也将陆续推出。随着低空经济进入更快速的发展阶段,储能行业也将迎来带来新的增量市场和发展新动力。
来源丨龙电行协
- 
                    
                    
卸任10年后,70岁的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被查
11月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宪平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넶3 2025-11-03 - 
                    
                    
破局南欧、波罗的海,纵深非洲!海博思创五国项目连获捷报 加速全球布局
近期,海博思创在EMEA(欧洲、中东、非洲)储能市场实现重要突破,接连在希腊、爱沙尼亚、立陶宛、科特迪瓦与津巴布韦五国新增储能项目,以定制化解决方案精准对接区域能源需求,进一步完善全球化战略布局,为当地能源结构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넶0 2025-11-03 - 
                    
                    
比亚迪储能联手墨西哥Skysense部署大规模储能
近日,比亚迪储能公司与墨西哥能源企业Skysense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计划于2025至2026年间在墨西哥部署大规模储能系统。此次合作将以比亚迪MC Cube-T储能系统为核心支撑,覆盖调频、虚拟电厂、紧急备用等多元应用场景,旨在通过技术与模式创新提升当地能源弹性,减少柴油依赖与供电中断,为工业、机场等能源密集型用户实现成本降低与运营连续性保障。比亚迪北美副总裁Oscar Su与Skysens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Enrique Garduño共同宣布这一合作,标志着中国储能技术与服务模式深度融入拉美能源转型进程。
넶3 2025-11-03 - 
                    
                    
莱茵打造德国最大电池储能设施,400MW/700MWh复用退役核电站助能源转型
德国莱茵集团(RWE)正于贡德雷明根能源场地打造该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电池储能设施。这座 400MW 的储能设施储能容量达 700MWh,将利用目前正处于退役阶段的核电站现有电网连接资源。
넶2 2025-11-03 - 
                    
                    
印度OMC Power 与本田合作:共创退役电动汽车电池储能方案,助力清洁能源转型
2025年10月28日 , 印度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企业 OMC Power 与本田汽车(Honda Motor)正式达成合作,将联合开发基于退役电动汽车电池再利用的储能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应用于微电网、屋顶储能及电信领域,为印度清洁能源转型提供支撑。
넶2 2025-11-03 - 
                    
                    
 - 
                    
                    
金力股份固态电解质隔膜实现突破与量产,批量供货卫蓝新能源!
在追求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征程上,固态电解质技术正成为关键的突破口。金力股份在固态电解质领域已实现重要产业化进展,成功推出了两类核心产品:半固态电解质涂层膜与固态电解质涂层膜。
넶2 2025-11-03 - 
                    
                    
商用电动汽车换电安全、《锂离子电池编码规则》等国家标准已实施
11月1日起,商用电动汽车换电安全、《锂离子电池编码规则》国家标准等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将为规范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标准支撑。
넶3 2025-11-03 - 
                    
                    
钠锂协同赋能算力发展,海辰储能AIDC解决方案海外落地加速
随着AI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的能源稳定性与绿色化转型成为全球数字基建发展的核心命题。海辰储能凭借前瞻性技术布局,推出融合锂钠双技术路线的AI数据中心(AIDC)储能解决方案,近期在全球多个顶级展会亮相并实现规模化落地,为算力基础设施提供稳定、高效的能源支撑。
넶1 2025-11-03 - 
                    
                    
从合肥到欧洲:国轩高科斯洛伐克超级电池工厂破土动工,中国新能源势力加速挺进欧洲腹地
10月28日,斯洛伐克小城Šurany(舒拉尼)迎来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奠基仪式。中国动力电池巨头——国轩高科的欧洲超级工厂正式破土动工。这不仅是斯洛伐克历史上首座大型电池制造基地,更是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欧洲腹地落下的关键一子。
넶4 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