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储能充电机器人应用落地,补能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

首页    首页头条要闻    移动储能充电机器人应用落地,补能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

近期,有市民发现,部分高速公路的充电站开始引入移动充电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改变了传统的“车找桩”充电模式,转而直接为排队等候的车辆提供充电服务。这一全新补能方式能够立马响应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需求,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充电效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移动储能充电设备逐渐落地,新能源车主的补能网络进一步扩大。

 

移动充电机器人与传统补能方式优势互补

“开电车最焦虑的就是到充电站后,却发现没有空位或者闲置充电枪。”有市民反映了自己驾驶新能源车的苦恼。这一问题有望得以改善。今年国庆假期期间,蚕丛机器人派遣数十辆移动充电机器人进驻广州、佛山等城市的28个高速服务区,与常规充电设备一起服务,减轻车主排队充电的压力。据蚕丛机器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移动充电机器人“配备了104度电的大电池包,充电功率达到60千瓦,满电情况下可以服务2~3辆新能源车,相当于补充一辆新能源汽车行驶超800千米的里程续航”。

 

在充电桩车位数量有限且常被占用、换电模式标准化仍在推进的情况下,移动充电机器人开始悄然落地。易加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晓峰表示,与传统固定充电桩相比,移动充电机器人不占用特定场地,投入资源较少。同时,其数量自由操控,使用率更高。远景零碳智能充电产品团队负责人表示,充电机器人能够灵活应对“潮汐充电”情景,在需求高峰时提供更多的充电服务,而在需求低谷时可以转移到其他需要的地方,从而提高充电资源的利用效率。

借助移动充电机器人的“智能化”特性,用户还有望实现“无感充电”。远景零碳智能充电产品团队负责人表示,“结合车联网技术,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停车场中新能源车的电量状况,并进行智能规划和下单。随后,充电机器人会根据指令自动前来为车辆充电,实现全程‘无感充电’体验”。

据行业预测,到2025年,全球移动充电车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元。作为一种全新的补能方式,移动充电机器人得到多方布局。宁德时代、远景科技、国轩高科等储能企业,大众、一汽红旗等整车厂均推出相关产品。

 

不过,移动充电机器人还存在生产、运营成本高的难题,因此充电服务费也一般较贵。记者了解到,目前移动充电机器人的盈利模式还依赖于售卖峰谷电价的差价来实现。“没有峰谷价差的地区,利润空间会有所缩小。”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

 

移动充电机器人有望参与电网调节

业内认为,不单应用于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这一场景,移动充电机器人还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9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在全国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业内人士指出,移动储能充电设施有望成为电网能源调节的“选手”之一。陈晓峰表示,移动充电机器人作为“削峰填谷”的小型储能站,能够在电网负荷较低时充电,并在高峰时段为电动汽车提供服务,从而优化电网负荷。蚕丛机器人有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公司的移动储能系统已经可以接入服务区微电网,进行反向放电。通过“卖电给电网”的模式也将进一步增强用户和运营商的获利能力。

此外,移动充电机器人还可以用于车辆救援与应急储能使用。近日,宁德时代表示,其移动储充检机器人CharGo充电狗落地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由于海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容易受到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借助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储能”特性,在特殊情况下能成为海南省的应急备用电源。

 

业内观察:用户补能焦虑问题已逐步攻破

除了地面跑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行业正在探索多样化的全新补能方式。今年1月,由广东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投建运营的南方区域首个共享充电站,正式落地广州国际生物岛。据介绍,通过悬挂式充电桩设备,机器人会就近搬运一台空闲充电桩移动到电动汽车后上方,车主取下充电枪,即可为电动汽车充电。

多位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补能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车的补能问题已经逐步解决。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已经为新能源车、纯电车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使用环境。“大家在使用电动车时还有很多顾虑:高速公路上有那么多补能站吗?实际上,99.5%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都支持800伏的快充,很多人不知道这件事。”卢放说道。动力电池厂商孚能科技内部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目前在技术上,行业在快充与续航方面迭代十分迅速,用户的补能已基本不成问题。记者了解到,近期,多家动力电池厂商推出了6C超充电池,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

 

“随着移动储能充电设施的入局,对用户而言又多了一种补能方式。尽管技术与规模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新能源汽车补能市场已形成多种补能模式并存的格局。”一位三电领域研究人员对记者说道。

来源丨大洋网

2024年11月19日 13:44
浏览量:0

免责申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稿18811449116。

  • 燃烧测试能否缓解储能行业安全焦虑

    严苛的燃烧测试正成为头部企业验证产品安全性能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是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更如同为行业安全健康发展注入的“强心剂”,为产业规范前行提供有力支撑。

    0 2025-06-30
  • 亿纬锂能豪斥86亿元!将在马来西亚吉打州投资建设新型储能电池项目

    6月27日晚间,亿纬锂能(证券代码:300014)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孙公司亿纬储能马来西亚(EVE ENERGY STORAGE MALAYSIA SDN.BHD.)将在马来西亚吉打州投资建设新型储能电池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86.54亿元,旨在通过海外产能布局深化全球化战略,应对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增长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

    1 2025-06-30
  • 泓慧能源大功率飞轮储能(二期)项目正式奠基!

    6月28日,中山市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泓慧能源大功率飞轮储能(二期)项目,在中山市新能源主题产业园(大涌片区)正式奠基动工,项目投资达6.5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副市长周作德,市政协副主席、市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牵头市领导冯金怡出席活动。

    2 2025-06-30
  • 青海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正全力推进

    六月的格尔木,炽烈的阳光炙烤着无垠的戈壁滩。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南山口峡谷深处,离地面近百米的地下主厂房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凿岩机的轰鸣声在巨大的洞室中回荡,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者们正挥汗如雨地开挖主厂房Ⅲ层岩台。而在数十公里外的国家能源集团青海龙源新能源5万千瓦熔盐储能项目工地,则是另一番火热景象——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工人繁忙有序地忙碌其间。这两个总投资加起来超185亿元的新能源项目,在盛夏的骄阳下同步上演“冲刺进行时”。

    1 2025-06-30
  • 北海独立共享储能项目首台电池舱、PCS舱吊装圆满成功

    6月27日上午,北海独立共享储能项目首台电池舱、PCS 舱(变流器)顺利吊装就位,标志着项目建设按下 “加速键”。

    2 2025-06-30
  • 鄂尔多斯市谷山梁3GW/12.8GWh磷酸铁锂+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

    6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谷山梁3GW/12.8GWh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生动项目位于达拉特旗恩格贝镇,总投资112亿元,占地面积约1100亩,由内蒙古中电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远景科技集团、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博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鸾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达拉特旗燊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共5家公司投资建设,共涉及7个项目,计划2025年12月30日建成投用。

    2 2025-06-30
  • 日本首批!天合储能两座电站三周极速交付

    近日,天合储能宣布在日本市场的首批储能项目——位于群马县的2处储能电站,顺利完成系统调试并成功交付 ,标志着天合储能正式实现电网级储能系统在日本市场的首次落地,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2 2025-06-30
  • 宁德时代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共同展望电池循环未来

    在伦敦气候行动周上, 宁德时代和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共同制定了加速向循环电池经济过渡的雄心壮志——新电池生产必须与原始原材料的使用脱钩。这样做将使未来可及性、韧性和可持续性齐头并进,并且增长不再与开采挂钩。

    3 2025-06-30
  • 容百科技和Rock Tech Lithium签署战略谅解备忘录,在欧洲建立广泛的本地电池材料合作伙伴关系

    一家在欧洲开发锂精炼产能的德国-加拿大清洁技术公司和正极活性材料的全球领导者中国宁波容百科技有限公司(“Ronbay”)于6月26日宣布签署一项战略谅解备忘录,旨在创建一个全面的欧洲本地化一体化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链。

    3 2025-06-30
  • 美国能源部选择1500万美元用于推进储能、关键基础设施弹性的项目

    美国能源部(DOE)电力办公室(OE)今天宣布了三个储能技术项目,每个项目将获得高达500万美元的资金,以展示储能在停电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支持关键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能力。

    1 2025-06-30

24小时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