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也能这样玩?水下恒压压缩空气储能来了!
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尤其是风电,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据报道,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7.3GW,累计超过50GW,其中,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7.7GW。
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波动性、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难以满足居民用户稳定用能需求。储能通过在电力过剩时储存盈余电力,在电力不足时释放储存的能量补充电力缺口,能够实现可再生能源平滑输出,保障用户用能需求,在发电侧与用户侧之间建立起一条弹性纽带。
随着海上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海上储能需求急剧增加。如何开发出经济、适用、可靠的海上储能技术是储能相关从业者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基于燃气轮机技术发展起来的物理储能技术,系统原理如下图所示,具有储能规模大、放电时间长、建设和运行成本低、寿命长等特点。
储能时,利用过剩或非峰值电能驱动电动机旋转,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带动压缩机(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机械)将空气从低压状态压缩至高压状态,并将高压空气储存在储气装置(盐穴、人工硐室或储气罐)中,最终将电能转换成空气热能和压力能。
释能时,高压空气从储气装置释放,进入燃烧室同燃料一起燃烧,或在换热器中被其他热流体加热,高温高压气体驱动透平(将流体介质中的能量转换成机械功的机器)旋转,透平带动发电机发电,最终将空气内能转换成电能。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从2004年开始开展不需要燃烧燃料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完成了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从kW级到300MW级的蜕变,成功将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从理论研究推向商业化应用阶段。
另辟蹊径
无论是传统压缩空气储能,还是目前已进入商业化初期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均采用容积不变的储气装置,属于恒容压缩空气储能。但现行的恒容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难以满足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对储能技术的迫切需求,它面临三大关键限制因素:
第一,沿海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没有密封性好的地下盐穴、无法建设地下人工储气硐室,地面空间不足以安置大规模储气罐,因此难以找到合适的大规模储气场所;
第二,采用恒容储气,储释能过程中储气装置内部压力和温度不断变化,为使得透平输出功率相对稳定,需要通过节流阀调节进气压力,能量损失大,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受限于储气装置内部压力变化和调节需求,设备需要不断变化运行工作状态,以适应储气库内压力和调节需求,频繁变化工况中效率急剧下降,缺乏可再生能源侧集成储能系统的相关理论支持。
针对以上关键限制因素,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准备另辟蹊径——开发水下恒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我们知道,水下特定位置的水压与水深一一对应,只要水深不变,水压便维持不变,因此,设法将水压传递给储气装置内部的空气就可实现恒压储气和恒压放气。
科研人员由此发展了闭式柔性储气装置和开式刚性储气装置两种类型的水下恒压储气装置。
柔性储气装置外壁与水接触,水压通过柔性储气装置传递给装置内部空气,储气装置内部气量变化只会影响储气装置内部实际空间大小,不会导致压力变化。
开式刚性储气装置底部开孔,直接与水接触,在充放气过程中,水通过开孔进入或被排出储气装置。同样地,储气装置内部气量变化不会导致压力变化。
这两种储气装置均能实现装置内部空气在排气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完全释放,可以完全利用储气空间,储能密度高。
由于储/释能过程中,储气库内压力均维持不变,压缩机和透平的工作压力也可以根据储气库设计压力最优化设计,且始终工作在设计点附近,系统能量损失小,运行效率高。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恒压系统较恒容系统效率高3%-6%,且储气压力越大,恒压系统储能密度优势越明显,绝热恒压系统储能密度可达恒容系统3倍及以上。
不断优化海上、陆地应用
现行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受限于沿海陆地资源条件,而水下恒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恰好能够利用水下宽广的海床和水下恒温恒压环境,作为储气场所,储气规模不受限制,为海上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储能技术支撑。
通过水下恒压压缩空气储能与海上可再生能源共建,协同规划,就能实现不稳定、不可控的可再生能源平滑输出,为沿海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绿色电力供应。
该技术除了可以应用在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中,还可用于对现有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给现有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增加地面水池和敷设直通储气装置底部联通管道,实现恒压运行,系统额定效率有望提高3%-6%,避免恒容储气使系统偏离设计工况运行,降低电站运维难度,大幅提高电站运行寿命。
近年来,我们从优化设计、优化运行及实验验证三个层面展开恒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
在优化设计方面:建立了适合于水下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的分析方法,确定了能量损失的源头,揭示了压力能与热能协同高效储存理论,进一步建立了能量损失极小化的优化方法;
在优化运行方面: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恒压压缩空气储能关键参数调节特性,提出了多参数联合变工况调控策略,大幅拓宽高效运行范围。
在实验验证方面:为突破水下实验场地和成本限制,提出了基于深水模拟装置的恒压压缩空气储能实验技术,采用高压水和高压气模拟柔性气囊外部深水环境,搭建了兆瓦级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实验平台,设计储气压力等效水深约700米。我们已完成了系统性能实验与测试,经具有CNAS资质的第三方测试,系统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较同规模恒容系统高出6.7%。
同时,我们也开展了储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耦合调控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系统具有很好的负荷跟随性能,实验功率跟随误差不超过±5%,且效率均维持在额定效率的90%以上,验证了恒压系统作为发电侧储能的可行性。
恒压压缩空气储能试验平台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兆瓦级恒压压缩空气储能实验平台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结语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对水下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的关键部件进行深入研究,突破关键设备在沿海地带高盐雾、高湿度等特殊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的能力,攻克开式水下恒压压缩空气储能中压缩空气在水中的溶解难题、闭式水下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柔性储气装置锚固问题,开展水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工程示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下恒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将逐渐发展成熟并进入产业化阶段,为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保驾护航,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丨科普中国
-
国网重庆电力建成投产12个电网侧储能项目,新增调节能力140万千瓦
记者7月14日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获悉,今年1至6月,重庆电网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3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25%,实现新能源全额消纳。其中,集中式光伏消纳电量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95%;分布式光伏消纳电量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9.8%。
넶0 2025-07-15 -
江西新干400MW/800MWh独立式储能项目开工仪式盛大举行
7月14日,备受瞩目的江西新干400MW/800MWh独立式储能电站项目开工仪式在吉安市新干县溧江镇堆背村项目施工现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由中虹普能主导的江西省首批独立储能示范工程、华中目前最大电网侧独立式共享储能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成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独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中首个启动开工建设的示范项目。新干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姜家福、中虹普能董事长王波、总经理陈莉龙、新干飞驰总经理羡霖以及中虹普能战略合作伙伴代表等受邀出席。
넶0 2025-07-15 -
全球储能产业加速扩容,先导智能“一体化智造”构筑产业升级新范式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不断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新型储能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25年,这一产业的市场格局呈现出蓬勃态势,中美欧等传统大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也快速起量,大储市场由此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在这样的行业浪潮下,先导智能凭借其覆盖全价值链的 “一体化智造” 解决方案,为全球储能客户提供着强大动能,成为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넶0 2025-07-15 -
酒泉市“超级充电宝”——海储新能源250MW/1000MWh独立储能电站即将投运
在河西走廊茫茫戈壁上,一座占地91.6亩的“钢铁方阵”蓄势待发。这是酒泉市即将投运的“超级充电宝”——海储新能源250MW/1000MWh独立储能电站。
넶2 2025-07-15 -
南网科技百兆瓦时级构网型储能系统黑启动试验成功
近日,由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科技公司”)和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合研发的百兆瓦时级构网型储能系统在云南文山丘北220kV宝池储能电站圆满完成黑启动试验,这也是南方电网区域内首次成功的百兆瓦时级构网型储能系统黑启动试验。
넶1 2025-07-15 -
“电”亮绿矿生态 | 盛弘矿用兆瓦超充站广泛布局超100座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明确优先布局物流、中重型货运等高频场景的专用大功率充电网络。这一政策为破解重卡电动化转型中的充电设施瓶颈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将加速新疆等资源型省份的电动化进程。
넶2 2025-07-15 -
甘肃酒泉300MW级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进入建设关键期
“成功完成!”欢呼声响起,7月1日16时50分,重约65吨、长度为13米的转子,在机械和人力共同配合下,稳稳地安装到了定子中。转子和定子的间隙仅为2.4毫米,它们共同组成了甘肃酒泉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三大主机之一的发电机,标志着世界首台(套)300兆瓦级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进入建设关键期。
넶1 2025-07-15 -
全球最大二氧化碳储能项目在新疆封顶
7 月 13 日消息,由东方汽轮机总承包的华电-东方电气木垒二氧化碳储能项目主厂房主体结构于 7 月 10 日圆满封顶,为后续设备安装和调试等工作奠定了基础该项目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配套大型风光基地建设的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规划建设容量 60 万千瓦风电、40 万千瓦光伏和 100 万千瓦时储能,是全球最大二氧化碳储能项目。
넶1 2025-07-15 -
甘肃新政!电网侧储能容量电价补贴机制落地,330元/kW/年
甘肃省发改委14日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对省内公用煤电机组和电网侧新型储能设施实施容量电价补贴政策。
넶4 2025-07-15 -
康重庆:《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我国自2022年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以来,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下,电力行业加速市场化转型,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电力资源正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真正实现跨电网经营区协同配置资源,是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重要成果,为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
넶0 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