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GWh,广州最大半固态电池生产基地试投产!
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6月29日上午,广州市政府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暨孚能科技广州基地试投产下线活动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举行。
随着自动导向搬运车将SPS动力电池徐徐运出,孚能科技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孚能科技广州基地”)在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正式试投产下线。
孚能科技广州基地凭借“全能产品+超级工厂”优势,以百亿基金为“桥梁纽带”,助力广州形成千亿级动力电池、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实体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超级工厂:符合未来10年技术迭代和新能源汽车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这座“超级工厂”一期主要生产磷酸铁锂体系SPS产品,目标市场以纯电乘用车为主,兼顾混动车市场。项目将通过屋顶光伏、储能系统、能耗数据采集、大数据能碳智能化管理等规划与建设,打造成为SPS超级软包的核心生产制造基地和动力电池“数智化生产制造示范工厂”以及行业领先的灯塔工厂。
孚能科技作为动力电池及电池系统供应商,经过多年领域深耕,已成为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
“我们建立的第一个TWh时代的超级工厂今天在广州正式建成,试投产产品正式下线。”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在致辞中表示,孚能科技广州基地在产能规模、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在行业领先,符合未来10年整个技术迭代和新能源汽车的要求。预计到2025年达产后,该工厂将具备60万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配套能力。
落地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孚能科技广州项目是广州市国资委、广州工控集团“以投促引、以投促产”重点项目,也是广州近年来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落地项目之一,将全面打造成为SPS超级软包的核心生产制造基地。
据介绍,不同于行业内其他动力电池产品,SPS融合了电芯、系统、制造和直接回收四个维度的创新技术平台,全极耳、多极耳的大尺寸单体软包电芯直接集成于底盘,体积利用率达到75%,材料成本下降33%;全新的产线设计在简化工艺流程的同时提高效率、减少成本。
在材料体系方面,SPS兼容三元锂、磷酸铁锂、钠离子等多种材料体系以及液态、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三元材料体系SPS可以轻松实现1000公里续航里程以及10分钟补能400公里的充电效率,磷酸铁锂SPS的整体性能与常规设计的三元材料体系相当。直接回收则通过物理方式分离电芯的正负极材料,相较目前的火法或湿法回收,是一种全新的短流程、低能耗的高效回收技术。
据悉,孚能科技广州项目作为生产30GWh动力电池的生产基地,将围绕广州基地建设“4小时覆盖全市,8小时触及全省”的服务体系,为珠三角地区的整车企业提供更高质量且具备高竞争优势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并为广州的整车企业、电动飞行器科创企业等提供“当日达”的交付能力,实现广州市汽车产业链强链补链战略目标,为广州迈向“智车之城”贡献力量。
“推动先进动力电池项目落户广州,打造本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链主企业。”广州工控集团董事长景广军表示,广州工控未来将在广州设立孚能科技全球研发中心,加快产品迭代升级,推动上下游配套产业落户广州,形成广州“整车+零部件”互融共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广州集聚千亿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贡献力量。
环保生产:广州基地每年二氧化碳减排超过2万吨
孚能科技广州基地以打造智能制造“灯塔”工厂、“零碳”工厂为目标,通过全自动柔性产线、数字孪生工厂、智能质检等技术手段,将单体电芯的失效率降低至PPB级,即十亿分之一的缺陷率,可自动追溯每一片电芯的情况,项目亩均产能较传统工艺提升近50%。
同时,项目生产全流程贯彻“零碳”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优化制造流程和工艺,大幅减少制造能耗,广泛应用可再生能源建设“零碳”工厂,如通过在厂区安装光伏,年光伏发电9000万度,广州基地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超过2万吨。
通过长期不懈地探索实践,孚能科技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碳足迹核算及碳中和实践经验,能快速估算基于“温室气体协议”范围一、范围二的厂内碳排放。
筹建创新:“项目筹建合伙人”机制带来高效
孚能科技广州基地由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出资约20亿元定制建设,这也是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目前规模和投资最大的定制项目。
孚能科技广州基地从动工到试投产仅用了10个月。“广州‘超级工厂’的高效建成,受益于广州开发区‘项目筹建合伙人’机制、区各委办局等多方的高效推动。”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表示。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优质高效,我们与孚能科技公司建立了‘项目筹建合伙人’机制。从企业需求出发,实行方案共商、节点共议、进度共促,创造性推行公用变电站区属国企‘代建模式’,既快速启动配套变电站建设,又帮助项目一次性节省建设费用约4000万元。”广州开发区企业筹建服务局局长何莹介绍。
政企双方逐一研究项目各类要素配套保障的建设时间节点,设计最快动工、建设、投产的“路线图”;同时,建立了周例会、月调度机制,围绕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高效解决了项目用地用林、征拆迁改、配套建设、环评能评、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超百处展开讨论。
在建设过程中,政企双方密切沟通,从孚能科技对项目建设投产的需求出发,高效解决项目建设要素配套、动工绿色通道、投产水电气热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活动当天,一大批签约项目同步落地——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孚能科技与广汽埃安、广汽传祺及广州工控旗下山河智能、参股企业山河星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风投大湾区基金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签约仪式、国新健康与广州健康产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同步举行。
据了解,国风投大湾区基金作为本次广州市政府与中国国新的战略合作关系下落地的首个百亿基金,由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代表广州开发区,与中国国新、广州产业投资集团合作,推动总规模100亿元产业基金落地,目前该基金已注册在广州开发区,实缴24亿元并正式进入投资期。
中国国新董事长徐思伟表示,该基地为广州最大半固态电池生产基地落成项目,属于央地合作的标志性成果。
来源丨广州日报
-
汇川技术西安储能基地投产,打造全球储能产业新高地
2025年11月17日,汇川技术西安储能基地投产仪式正式启幕,标志着汇川技术在数字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落下关键一子,以西安为战略支点,开启了助力全球能源数智化转型的新篇章。
넶0 2025-11-18 -
350MW/1200MWh!中国长时储能技术出海澳洲
近日,液流储能科技与澳大利亚JENMI INVESTMENTS PTY LTD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及电解液在澳大利亚的市场拓展开展全面合作,开发350MW/1200MWh大型储能项目。此次合作不仅是液流储能科技在全球储能市场拓展中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中国长时储能技术在澳洲市场获得高度认可。
넶2 2025-11-18 -
赣锋锂业李良彬:如果碳酸锂明年需求增速超过30% 价格可能会突破15万元/吨
近日,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公开表示,2025年全球碳酸锂需求在145万吨,但由于下半年需求增长,预计全年需求数据更新到155万吨。同时,供应能力在170多万吨,有20万吨左右的过剩,所以价格今年比较低迷。
넶4 2025-11-18 -
正泰新能源澳大利亚Kerta储能项目成功并网 海外光储布局再添里程碑
近日,正泰新能源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Kerta 5.5MWh储能项目在南澳电网公司(SA Power Networks)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成功实现并网运行。该项目是在2022年已建成的Kerta 4.95MWac光伏项目基础上的储能扩建,标志着正泰新能源作为项目业主与合作伙伴绿金能源(Green Gold Energy)的再度携手。与此同时,正泰智维将正式承接Kerta光储一体化项目的运维管理工作,为项目及周边社区提供高可靠性的资产运营服务,进一步夯实公司在海外新能源资产管理领域的业绩基础。
넶1 2025-11-18 -
镍锌电池突破:ZincFive BC 2 AI,专为AI时代设计的UPS系统
总部位于俄勒冈州的镍锌(NiZn)电池专家 ZincFive 宣布即将推出其最新创新产品 BC 2 AI。这是一个不间断电源(UPS)电池柜,专为满足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独特功率需求而设计,同时在一个紧凑的系统中继续支持传统的 IT 备用电源。这是业内首个针对 AI 优化的电池系统,专为支持高强度 AI 脉冲循环和常规断电保护的双模式操作而设计。
넶0 2025-11-18 -
全球首家数字电网研究院成功上市!
11月18日,继南网能源、南网科技、南网储能后,南方电网培育的第4家上市企业——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网数字”,股票代码:301638)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这是南方电网加快融入资本市场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标志着南方电网全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杰出席上市仪式并致辞。
넶2 2025-11-18 -
三年200GWh!海博思创与宁德时代深化全面战略合作
近日,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或“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2026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公司向宁德时代采购电芯电量累计不低于200GWh,为公司储能业务的规模化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넶3 2025-11-18 -
中国石油集团电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11月17日,中国石油集团电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京举行。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出席并强调,要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充分整合内部发电侧和用电侧资源,着力构建以电能价值链为核心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在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勇当先锋。
넶1 2025-11-18 -
-
国内首次新型储能跨省中长期交易实施
11月6日,西北电网成功组织实施国内首次新型储能跨省中长期交易,51家独立储能电站通过省间中长期月内多通道集中竞价,实现跨省充、放电量340万千瓦时,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储能资源跨省灵活调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넶14 2025-11-17